张信其实挺无语了,别人穿越遇到的别人君主也就一个,算是大boss。。。。
可张信呢,直接遇到了穆斯林世界三大帝王苏莱曼一世、阿克巴大帝,最后一个阿拔斯二世这时候也在只不过他才九岁。。
不过好在穆斯林世界也不是那么和平的奥斯曼人与莫卧儿人虽然隔着上千公里,但奥斯曼咨询穆斯林世界的皇帝,而莫卧儿帝国的穆斯林比整个奥斯曼人口还多。
阿克巴在16世纪70年代通过向麦加送礼增强影响力被奥斯曼及时制止
而奥斯曼人也派了舰队和使者与曾经果阿的葡萄牙人合作对付莫卧儿人。
只是现在他们有个共同的目标波斯人,正好波斯也在两国中间。。。
于是这几十年奥斯曼向东打,前不久打下了波斯的高加索格鲁吉亚行省,现在又在围攻大不里士。
于是在1579年8月,波斯人集结了10万大军,其中不乏大量的高加索人。
为了解决高加索地区的危局,波斯人选择攻击奥斯曼人的领土,奥斯曼虽然是个大国,可他们现在战线太多,西面面对欧洲人,北面面对俄国人,但奥斯曼军队的军队这几年的总数保持在19万人左右,除去必要的留守力量、后勤部门和海军规模,其实际战兵不会超过6-8万。
别看19万很少,但要考虑到奥斯曼的总人口才2000万出头,比日本稍微多一些。但奥斯曼现在控制的领土都比大明还要大,算是严重的地广人稀。
所以拉拉帕夏能调集过来的军队只有两万人,如果硬扛很可能打不赢,于是他又想到了自己乐善好施的朋友张信。。。
经过交涉张信派来了一支2000人的部队-车臣团。
没多久两军在小城卡尔斯附近的彻尔德尔平原遭遇。
波斯军队已经完全控制了前往格鲁吉亚的道路,并准备在这里阻挡奥斯曼人北上。他们特意选择了这片由群山包围的开阔地为战场,以便发挥自己的骑兵优势。尽管国内不乏装备火绳枪和大炮的步兵力量,但波斯人在当时还是更习惯于以全骑兵出战。自己的步兵除了用于防御和围城,很少出现在大规模野战中。倒是为波斯宗主服务的格鲁吉亚王公们,麾下带着不少山地步兵和步行武士。
8月9日,奥斯曼军队在进入战场,并迅速展开了自己的作战阵列。大量的阿金西轻骑兵上前拖住波斯对手。
车臣团则是率领奥斯曼新军加尼色里近卫军步兵在后面从容布置由火炮和辎重车构成的防御阵地。来自欧亚两地的西帕希封建骑士,也分列左右两翼。虽然奥斯曼军队在这个时期还有大量装备弓箭的步骑兵力量,但火炮和大炮已经让他们明白战争不再是以前那样的玩了。
果然一开战,奥斯曼这边150门火炮齐射,打的波斯人的阵型全乱了,无法忍受奥斯曼军队的枪炮齐射。作为指挥官的托赫马克-汗-乌斯塔鲁阿,用地方地方封建骑兵和格鲁吉亚人去拖住奥斯曼人的两翼部队。
自己则另外派遣精锐的近卫军骑兵迂回,企图攻击奥斯曼军队的侧后方。但奥斯曼人同样习惯于将精锐的西帕赫重骑兵留在后方作为预备队使用。他们及时赶到并击退了波斯精英战士的侧翼攻击,从而导致了整个萨法维军队的动摇。
战役的最后时刻,波斯人因觉得胜利无望而选择退回营地。但还是派出轻骑兵去更远处袭击奥斯曼人的补给线,希望拖住奥斯曼人的兵力。
可他们遭遇的则是车臣团的马车阵和火枪队。枪炮如雨点般的射击,打乱了波斯人最后的进攻,也打垮了他们的士气,而这时候拉拉帕夏也命令军队全军进攻。
奥斯曼追兵则乘势展开屠杀,将对手的军队摧毁。他们以极低的伤亡,杀死了7000波斯-格鲁吉亚联军,并俘虏了3000人。
作为此次战争的条件,拉拉帕夏决定带领军队支援法国的张信。留下了克里米亚大汗--阿迪尔吉勒防守高加索一带。。
可是这时候波斯人正在寻找机会复仇,乌兹别克部族被迫从呼罗珊沿线后撤。
波斯与莫卧儿的东部战事结束,再次调头开始向高加索地区展开反扑。
担任总指挥的伊玛目库鲁,在率军进入高加索山区后,得到了东格鲁吉亚势力的支持。超过50000人的军队,完全压制了困守德尔本特城内的小股奥斯曼近卫军。
阿迪尔吉勒,在当年率领鞑靼军队进入格鲁吉亚境内协防。然而,克里米亚的鞑靼骑兵往往只善于劫掠和袭扰作战。在面对由突厥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