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时的记忆总是充满着不确定性,许多事情仿佛发生过,又似乎从没发生过,总觉得是自己过往的人生里充满了种种难以名状的“罪恶”,以至于自己无暇顾及或者没有在有限的脑容量里给其它的美好或平凡生活留下空间。
“投名状”这个词是我在初一下学期接触的,后来才知道当时的大哥刀锋也是从《水浒》里学来的,只是为了凝聚所谓的团队。
刀锋本名陈国栋,是邻镇小学校长的孙子,取名意指“国之栋梁”的意思,很遗憾,他没能达到长辈的期望。
陈国栋的家境显然要好于那时候的大多数家庭,他的爷爷是小学校长,父亲在县城的高中教书,母亲是县医院的护士长。在小学的时候,他的身边就围满了对他崇拜有加的“小迷弟”,只因为他的书包里总是有吃不完的新鲜零食、水果、糖果。那种唯我独尊的状态也逐渐养成了他嚣张跋扈的性格,而他长期跟着爷爷奶奶在“自己家”的小学里读书,奶奶对她的娇宠虽然让他爷爷很是不满,但也并未强力干涉。久而久之,陈国栋也就成了当时小学校园里绝对的“大哥”。
至于刀锋的绰号,则是有一天他们学着水泊梁山里的英雄好汉们各自起外号时,陈国栋自己给自己定下来的,意思是自己既是这个团队里的大哥,就要像刀锋一样锋利而无坚不摧。他也给自己的组织也取名“尖刀队”。每个成员都各自取了一个带“刀”的绰号后,这个组织的雏形成立了。之后,刀锋这个称号就传开了。
进入中学后,陈国栋的个头蹿的很快,加上他从来不缺那时候绝大多数孩子都缺乏的营养,他的体格在整个学校都首屈一指。在他读初一的时候就跟当时的初三大哥单挑打败了对方,一下子就奠定了他在中学里的地位。再加上跟他一起读初中的原来小学里的一些“小弟”的吹捧和宣传,刀锋的名号不仅在校园里响当当,甚至在当时的镇上也有所传闻。自然这些事情,他试图瞒着他的爷爷,只是这些努力显然没有作用。但是,即使是父母和爷爷奶奶轮番上阵对他进行“说教”也毫无效果。因为他,他们家似乎一下子从人人羡慕的书香世家沦落为人们口中的笑谈。
后来他锒铛入狱,然后,刀锋这个人物似乎一下子就从世界上消失了。
在脑海里搜索出来的关于这第一个大哥的记忆,似乎就这么多,但由于他确实是第一个带着我进入一个初具犯罪规模的组织的“领路人”,对他的印象自然相对深一些。而在讲述我被要求“纳投名状”这件事情之前,我还是有必要把我当时的处境先讲清楚比较好。
过完春节,我进入初一下学期。
牛家兄弟不知为何突然开始了“招兵买马”,很快就成为学校地下组织里的一股强势力量。直到我加入了“尖刀队”才知道,是因为陈国栋跟牛胜金因为争一个“女人”而交恶,本来井水不犯河水的两股势力,发生了几次打斗。虽然牛家四兄弟的战斗力在学校里也算数一数二的,但“双拳难敌四手”,他们因为人少而吃了两次亏。于是乎,牛家兄弟开始了“招兵买马”,准备跟“尖刀队”来场硬碰硬。自然,他们的人数扩充的很快,因为当时的学校里有过很多人受到过“尖刀队”的欺负,但由于势单力薄只好忍气吞声,直到牛家兄弟找上门,他们中的很多人自然是欣然应允,但也有很多人心存顾虑。
牛家兄弟的动作是公开的,刀锋自然是知晓的。眼瞅着对方的人数越来越多,刀锋觉得有必要降低自己团队的准入门槛了。很显然,刀锋他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影响力,至少在当时的学校里,有不少学生是受过他们的欺负,或者是当时跟他们“尖刀队”同样“威名远扬”的其它小团伙欺负,面对他们组织里的成员抛过来的“橄榄枝”,几乎没有人应允。这样的局面让刀锋觉得情况有些不妙。
他组织小团体的成员召开了几次会议商讨对策,但大家提出的意见在实施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后来,他自己甚至拿出一些钱物作为对新加入成员的奖励,这一招虽然在短期内也招来了七八个新成员,但这种做法也同样引起了老成员的不满,因为这些老成员甚至在跟着他的时间里都没有享受过那么多的“好处”。如此一来,团队的稳定性和凝聚力就更差了。
刀锋对出现这种情况显然是没有预料的,毕竟他的经历太过于顺风顺水了,即使是“尖刀队”的管理,他甚至都没有觉得有那么复杂,但这种局面就这样出现了。对他而言,必须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不用等到牛家兄弟打上门,“尖刀队”就散了。
就在他愁眉不展,苦思对策之际,他偶然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