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哥哥的威风?
这不老实总是一个带一个的,没人起头,可不就歇了嘛。
等人一个个都下去了,胤祯的酒意也散得差不多了,虽然身体还没过了那个后劲儿,但意识显然已经清醒。就自己靠在床头上闭目养神
胤祯说:" 这几个月皇阿玛对老四的态度急转直下,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胤祯说:" 今年除夕宴还破天荒地叫人给好几年不搭理的老大,老二,老八和老十三府里送了席面,总不能是突然慈父之心发作了吧"
胤祯说:" 还是说皇阿玛查出来这几个出事,老四在其中的手脚并不干净?对他们的怒气少了,转而对老四百般看不顺眼?"
明玉本来坐在梳妆台前给脸部做夜间护理,听胤祯一个人坐在那儿嘀嘀咕咕的,之前也没发现这丫喝醉了就这样啊,难道是四阿哥倒霉他太高兴了?
好在没在宫里发作起来,不然谁都救不了他。
看来自己还得弄点醒酒和提神醒脑的药丸子给人放荷包里备着,不然这那天要在外面说了不该说的话,他们一家都得跟着玩完。
明玉无奈叹了口气,自己选的人,有点无伤大雅的小毛病也没必要上纲上线,将人扶着躺下,哄道
郭络罗明玉说:" 睡吧"
第二天早上起来,一家五口半夜起来吃了一顿干巴巴的早膳垫肚子,这一天估摸这又要在宫里消磨时间,
郭络罗明玉说:" 嬷嬷,今天画心跟着我进宫,你在府里镇着,这一年大家也辛苦了,多给伺候的人发两个月的月例做赏赐,东三院的两位格格送些用得上的衣裳首饰,再加十两银子,就当我和爷给她们发的压岁钱"
郭络罗明玉说:" 至于你们这些近身伺候的,就更不容易了,连着主子爷前院那几个,都给多发半年的月例,你留下办了吧"
一时间,屋内的伺候的人皆是喜笑颜开,一叠声全是谢恩的声音,不单单谢明玉,也谢胤祯,毕竟他才是一家之主,他没意见这银子拿着才不咬手。
至于几个儿子身边的人,明玉夫妻今天给人做了示范,他们要是还不懂,那就真是没救了。
明玉的人还会按照惯例送些读书用得上的文房四宝给这些小孩,至于他们的本家那边,也会按着节气送上赏赐,孩子不懂的事,自家大人去教才好。
免得行差踏错连累了主子。
过了年,皇帝起了心思要修书,就少不得多见见在这方面浸淫多年的诚亲王,以及翰林院几位学问很好的老翰林,皇帝不是个白用人的,所以这段时间就显得诚亲王很是得宠,赏赐也是不断。
与之对比强烈的就是自二废太子之后便有些蛰伏起来的雍亲王了,去年喀喇乌苏之战将起,雍亲王作为君父的孝顺儿子,怎么能看着皇帝为战事焦灼而不管呢,自然是要尽力为皇阿玛分担政事忧愁的,但意见点到为止,不会过于热衷,以此不着痕迹地再次参与到朝事决策中。
哪知皇帝已经不是原来那个皇帝了,不但不觉得这儿子纯孝能干,反而不止一次的感叹四儿子的心机深沉,多次打压。
过了年,也不知道雍亲王是不是想通了,既然皇帝不喜欢他关心政事,那他就以退为进,反正现在皇帝能干的儿子就那么几个,总有机会的。
春天的时候,不但在皇帝赐下的圆明园积极耕种,自己还带着几个儿子在几年新建成的雍亲王府前院开了一块地,用来种地。对于政事更是一点不碰的。
只每月按时进宫给康熙和德妃请安罢了。
反正在不知情的人看来,雍亲王这种行为绝对是能称得上一句淡泊名利,不爱权势的。连着发散思维觉得当年八爷党对他的指控都有可能真是被人陷害的。
//
也不是明玉非要将老四的皇位搞掉,而是这几年随着夺嫡形势愈发严峻,胤祯和老四作为最有力的竞争者,兄弟关系是越来越紧张了。
不但胤祯看老四不顺眼,想来老四对胤祯的印象同样不好,相比起胤祯的大大咧咧,老四这人可一向是个吹毛求疵的,要达到讨好他的标准可不容易。
最重要的是,胤祯和德妃关系亲近,老四和德妃之间却是嫌隙不断,胤祯上位,他还有可能看在德妃的面子给老四一个表现的机会,要是老四上位,他可不一定多在意德妃这个亲娘。
而且,就算胤祯在执政上有所不如,也能多提拔一些兄弟和儿子给他帮忙啊,相信老八,老九是不会拒绝的。
而且老四也是个聪明人,等胤祯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