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皇后那里同样查出零陵香之后,富察琅嬅面对高晞月和青樱二人也不再气短,都说公道自在人心,其实哪有这样简单的事儿,公道只在人言之中。
只要有了遮羞布,谁不愿意自己是个清清白白的人呢?
皇后自然也怀疑过是贵妃或者娴妃的报复,但就像二人无法因为翡翠莲花镯子里的零陵香给她定罪一样,无法人赃俱获的结果就是奈何不得彼此。就算心里给对方定了罪,但她们又不是皇帝,也不过是彼此互相敌视罢了,见面了,两位妃子要给皇后道万福金安,祝皇后娘娘如意吉祥;而皇后照样要笑意盈盈,关心两位嫔妃的身体和衣食住行。
但比起给两位妃子定罪,明显素练的说法对皇后的处境更有利,所以皇后也默认了自己作为受害者的这个“事实”。
作为皇后,她德行无亏,才能更好的统御嫔妃。
只看这段时间皇帝对皇后的宠爱就知道皇帝也是满意她的“识趣”的。
也是到了这时,皇后才发现,有了帝王眷顾的长春宫才能真正的长春。
往日里皇帝的心不在她这里,她总是患得患失,猜测皇帝的心意,可还是和皇帝渐行渐远,为此她还笼络了金玉妍这个宠妃替她在皇帝面前周旋。
因为她不知道,在她和嫔妃们出现冲突的时候,皇帝是会站在她身后给她支持还是放弃她?
她伏在皇帝心口,听着他沉沉的心跳,似乎安稳地闭上了眼,有了几分感动。这么多年的深宫岁月,她所祈盼的,其实与凡俗妇人并无任何不同。夫君的关爱疼惜,儿女的膝下承欢,如同这世间每一个女子的渴望。若真有不同,或许是她更早地明白,早到也许是在初初嫁为人妇的时候,她便清醒地知道,她从不能拥有自己夫君的全心全意。钟鸣鼎食的王侯府第,朱门绣户的官宅民苑,哪怕只是多了几亩田地的富户农家,也会想着要讨一房妾室。三妻四妾,旧爱新欢,凭着她的家世,无论嫁到何处,都脱不了这样的命数。
她只是一个寻常的满族闺秀,从小额娘只教她如何做好一个嫡福晋,不曾想有福气可以成为一国之母,才不配位,皇帝又有心爱之人,她所做的每个决定都战战兢兢,没有底气。
她也知道宫里的嫔妃不喜她没有自己的风骨和坚持,但风骨和坚持能让她稳坐后位,延续富察氏的荣耀吗?皇帝是一个很自大并且自我的人,她身后有富察氏皇帝不会轻易动她,但谁又能保证富察氏会永远是如今这般显赫?
居安思危,谨慎自持,大清入关之后多少看不清身份的人惨淡收场:多尔衮,鳌拜,哪个不比如今的富察氏更加荣耀,可结果呢?
而对应着后宫女人的尊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博尔济吉特孟古青还是孝庄文皇太后的侄女,顺治皇帝的表妹,二人的血缘关系很是亲近,身后又有蒙古科尔沁的支持,可最终顺治帝还是废弃了她;
前车之鉴的结局如此惨烈,皇后作为后来者哪敢和皇帝硬碰硬?
大清历经几朝,皇权早已稳固,不是富察氏一族可以动摇的,与其说他们是夫妻,不如说是君臣。
不曾平等相待,何谈夫妻一体?
铁打的皇帝,流水的皇后才是主流。只要帝位在手,上赶着当续弦的满洲贵女多得是。
为了稳固后位,永链在世的时候她逼着他上进读书,成为皇帝最满意的儿子;为了稳固后位,她不顾太医言及高龄不宜怀孕的劝告,几年如一日的调养进补,就是为了再生一个拥有富察氏和爱新觉罗氏血脉的皇子;为了稳固后位,昧着良心早早对高晞月和青樱赐下藏有零陵香的手镯,不敢让她们为皇帝孕育子嗣。
她,从来不能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了皇后之位,为了富察氏百年的荣耀而活。
同样的,作为皇帝的嫡子,嫡女,她的儿女难道就能随心而活吗?若是不如庶出的弟弟聪慧能干,让皇帝对他们失望了,难道会有什么好结果?
其他阿哥尚能对新帝俯首称臣,获得施展才干的机会,但嫡子一旦错失皇位,最好也不过是圈禁一生,郁郁而终。
所以,别看富察琅嬅在永链死去的时候说自己有多么后悔,要是再来一次,她依旧还会这么干。
//
第二天早上将皇帝送走之后,长春宫众人的心情都很不错,素练更是带着几分奉承道
宫女:" 素练:皇后娘娘,蜀中新贡了一批颜色锦缎,花样儿可新奇呢,说是比前明的灯笼锦还稀罕!内务府总管已经来回禀过,让咱们长春宫先去选一批最好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