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宫中太皇太后,太后皆出身蒙古科尔沁,可以说,蒙古明珠的光辉仍然闪耀在大清后宫。
也因此蒙古贵女的身份虽然尴尬,却也是大家都认可的尊贵。
在众人心目中,博尔济吉特氏仍然是角逐后位的有力人选,而不是像安若一般从未有人对她报以这方面的期望。
博尔济吉特氏连人都未出现在后宫过,说到底还不是家世以及出身后族给予她在这方面的加持?
后族,从来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称谓,她代表着一个家族在教养方面的底蕴以及得到的认可,所以纵是家世败落,但这份教养遗产足以让其后人在面对其他人时不落下风。
因为无论这位同一家族出来的皇后是现在的还是过去的,总归是皇帝的长辈和现在的眼光体现,夫妻一体,若是质疑对方其实也是质疑先辈帝王和自己。
所以有些事可以做,但绝对不能说出口,何况上头太皇太后还坐镇后宫呢。
就像历史上博尔济吉特氏一入宫就住进了所在宫殿的主殿,虽然没有正式册封,但享的也是妃位份例。其所在宫殿内也一直没有正式主位嫔妃坐镇。
虽然面子上没那么好看,但内里的实惠却是实打实的。
只能说世间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安若和这些大族贵女也知道谁比谁更不幸些,元后看似风光无限的为后生涯,有宠有子有地位,同样是要用生命的长度来换的。
//
接下来的日子就过得很快了,有了皇帝的特殊关注,安若得以在康熙十五年腊月初八平安诞下一子,还是十分难得的母子平安。
因为皇帝有意补偿安若,所以孩子出生之后的一个月里,安若产下的九阿哥并没有按例送往阿哥所教养,而是留在安若身边及至孩子满月。
皇帝也在阿哥满月之后留宿咸福宫的时候向安若正式提起
康熙:" 你也知道,宫中皇嗣按规矩是不能教养在生母身边的,要不就是送往阿哥所由专业的乳母嬷嬷照顾;要不就是养在其他嫔妃身边;要不就是养在长辈宫里,由德高望重的长辈一对一教养"
康熙:" 自朕登基以来,皇嗣大多数早夭,所以朕有意将九阿哥养在寿康宫由皇额娘照顾"
皇帝的话一说完,安若的眼泪登时就下来了,但她并没有顺势哭泣,而是立时掩饰着低头,不肯叫皇帝看见她的脆弱。
但人就在对面,皇帝又不是瞎子和傻子,自然知道她的动态。
安若知道,皇帝还在观察,将孩子送往寿康宫抚养,她既不能表现出早有预料和心生喜意,又不能太过抗拒。
最终安若只佯装平静道
辉发那拉:安若:" 皇上是小儿的亲阿玛,嫔妾相信皇上所为定是为小阿哥好,嫔妾自知见识浅陋,听皇上的总没错"
辉发那拉:安若:" 有长辈看顾,总好过奴才们各有各的想法,又没人敢承担责任,最后反而害了阿哥的好"
安若最后还自顾自点了点头,在皇帝看来就是小嫔妃自我暗示说服了自己,自我催眠。
所以只一个劲儿的强调这个做法的好处。
康熙:" 放心,就算养在太后身边,你也是孩子的生母,等孩子长大些,就能看见了"
皇帝拍了拍安若的手,安抚道。
既是承诺也是避免小阿哥最后真成了一心想着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