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人走过的路已经很多条了,自己创造肯定也是踏在上面重复劳作,不如直接借鉴来的快。
就像古代中医一样,这么多医书堆积,有的人不断研究一辈子也学不完,别说创造了。
就比如《肘后备急方》,这本古代中医方剂著作,又陶书原目九卷,现在仅存八卷,而且不是完整的,一些精华的内容都是删减过才被普通人看到。
至于没删减掉的内容,提到的是篇帙多寡,亦不相合,意思是受到破坏,保存不完整,前后衔接不上。
但是这书是出自东晋,而且是写在《晋书·本传》上了,对于医书这种东西,但凡会收藏的、懂行的人都知道珍贵,肯定当成传家宝一般珍藏着,怎么可能让医书少什么不好,偏偏少了精华部分,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这本《肘后备急方》,虽然受到了删减,但是也不是普通人能简单理解,并加以创造的。
就比如该书卷三,很不起眼的一列——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不是医生能看的懂吗?
答案是肯定能看懂的,但是很少有人会去深入理解这句话并加以动手。
上面最重要的就是‘绞取汁’三个字。
相比高温对药物成分的破坏,绞取汁直接是另一种提取方法,采用低温提取青蒿。
也因为如此,直到有心人注意到这一点后,才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用于抗疟。
重新回到剑法书籍上,也许是一句很不起眼的一句,也许是很不起眼的一篇剑法,但是却能有的时候让人灵机一闪。
当然,前提是要先理解剑法,在剑法这条路有些造诣。
不然就像看了医书,还是没有收获。
杨正标不怕看不出什么名堂,就怕没有剑法书看,过往剑仙写的书肯定是很有可取之处,就算是江湖的剑法也有智慧。
他所认为的剑道,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而人能在上面走的距离取决于自己对剑的理解。
越是深,走的越远。
走是走不完的,那能怎么办?
当然是靠着前人的积累迅速拔高自己,他们所理解的剑法,不断汲取,就像一个参天大树一样,想要生长起来,如果脱离土壤里面的养份,这是空中楼宇,没有根基的。
想要长得高,除了自己往土里挖,还要有人施肥。
自己挖就是自己理解剑法,别人施肥就是学习别人的剑法书籍。
很简单的道理了,这跟一直学别人的剑法一点都不冲突。
彻夜思考,杨正标看着缓缓醒过来的老廖,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忽略了老廖,这一思考时间流逝飞快。
老廖迷糊糊睁开一丝眼,随后清醒过来,“诶,不对,我刚刚做梦梦见你喊我出事了。”
想着应该是昨晚的事情,杨正标解释道:“是真的,昨晚来了一个奇怪的精灵,像一只火鸡,被我打跑了。当时我喊醒你,但是你又昏过去了。”
“精灵?”老廖顿时清醒起来,“跟火有关?南方火焰精灵还挺少见的,来找我们做什么?”
杨正标摇头:“不清楚,看样子就感觉不对劲,我就赶走了,这个精灵不仅外貌一只鸡,性格也像高傲的公鸡,真让人不爽,估计老廖你看到也会给它来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