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所有干预情况的全过程模拟出来,按预设的指标进行输出,最后做出药效评估。
也就是说,总共有144000种细分情况需要计算。
如果让一个人用做精准实验的方法去做,光实验操作就要8年,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结论,那还得再花至少8年。
这还只是对一类细胞、一个化合物的测试。
可想而知,如果是对人体多种器官、几百上千种不同的细胞,测试几十种化合物,即使是百人、千人团队,也得花十几年。
按照一个月前,模拟软件最初的计算速度,田今这个任务,需要1年时间才能出结果。
可在这一个月中,大家明显感受得到,软件运行越来越快,需要手动改来改去的东西越来越少,软件越来越好用了。
这一次,田今想要的结果,足足比刚开始快了一百多倍,只花了两天多的时间。
郑夺认真查看任务日志和最后的简报。
程序模拟出错45440017处,成功纠错45353681处,识别率99.81%。
程序当前使用的化合物有效性评级:A-。
这说明两个问题:
一、程序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升,效率飞速增长;
二、田今模拟试验的这个分子,具有很高的潜力能成为最终的药物分子(仅限于对当前实验所测试的单一细胞),按照这个评价,再做一些适当的改造和修饰,就能得到几乎完美的实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