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助手是个免费的软件,谁想要,就从幽游工作室的网站上下载就行,当前版本,安装文件还不到五十兆大。
以后会持续更新版本,联网自动升级,把真正的智能辅助补全。
魏锋、娄瀚等人试用后,第一感觉是简洁,功能少,界面清爽,不眼花缭乱,默认的文字大小、字距、行距看着就很舒服,不用调。
想调也很简单,各种操作一目了然,不用找来找去。
像花样排版、嵌入公式、表格、自动计算、特殊字符等文学作者群体几乎用不上的功能,都直接砍掉了,给软件瘦身。
另外,制作思维导图特别方便,有几个最常用的模板选择按钮就摆在界面上端,如小说大纲式、剧本回目式、论文观点式、碎片灵感式、知识结构网式、时间记要式、关联事件式等。
这就等于是:要写大纲\/论文\/笔记……就按我这个填,别的不用考虑,我给你的就是最好的!
它根据制图目的而命名,且直接帮他们选定最合适的结构,非常人性化。
简单粗暴,但省心省事!
而不是用圆圈图、气泡图、双泡图、树形图、括号图、流程图、多重流程图、桥状图、韦恩图、鱼骨图、圆圈图、时间线、桥状图、组织结构图这些形象但不知道该用来干吗的名称,那对初学者并不友好。
这些复杂的图形结构也不是没有,而是被隐藏在列表里,不像常用模板那样显眼。
对于写作群体来说,太方便了。魏锋这样快六十岁的人,也能快速上手。
就目前而言,文思助手还没有任何智能可言,属于一个纯记录的小工具,功能远不比word、wps丰富,其实很鸡肋,可用可不用,尽管体积小且免费,那也得下载安装,增加一个软件,增加数据存储。
要不是其制作思维导图的便捷性,那就真是毫无安装的必要。何况很多作家、作者其实是不写大纲的,记笔记也更习惯于圆珠笔和随身小本子。
这就体现出协会的号召力了。
国家作协和各地方作协听说这东西是郑夺开发的,专门为文字工作者开发的,那还是要支持一下,无论如何,起码精神可嘉。
而且人家说了,现在只是初级版,通过积累大家的反馈,不断改进之后,将来会越来越好用。
还说,随着后期智能化辅助功能的加入,就能帮人把灵感、点子串联成文,写作会越来越轻松。
郑夺亲自写了一篇使用说明,并鼓励所有使用者们,从现在就开始多用文思助手,随时记录自己的各种想法。
还要把以往已经写过的所有文字,哪怕是日记和聊天记录都输入到电脑中来,分门别类,建立属于自己的资料库。
这样,用自己独有的、原创的资料库来训练文思助手。那么以后,文思助手的智能写作功能上线后,就可以用作者本人的文辞、语句、想法、点子、构思和故事来进行创作。
这种创作就不同于从互联网上到处搜索信息,拼合而成的伪作品,而是真正的原创作品。
AI只是按照作者本人的思想和习惯,干了点累活,进行了搬运、组装,材料和思路都是作者自己的,那就是真正的原创,作者自己拥有版权的作品,放到哪里都能商用。
说归说,可这毕竟是用机器代替人。
2002年的广大创作者们,还难以接受,绝大部分人的第一情绪就是排斥,他们认为,机器怎么能代替人呢?
技术上,机器没那个本事,机器是个又重又蠢的铁疙瘩,干干搬石头、吊房顶的粗活就行了,写文章这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机器都能干了,母猪还不得生出外星人来?
感情上,要是真实现了,那就是机器吃人啊!那还得了,作家不得全饿死!反了他了!
这时,郑夺本人作为少年天才、作协成员、著名作家、两次国家级文学奖获得者的身份,又起作用了。
身份决定话语权,屁股决定说话的分量,大家都有一样的屁股,而且多数人还不如人家的屁股香,那就没那么大意见了,姑且听之、用之,看看无妨。
有帮助就用,没帮助就当听了个笑话得了,支持一下同行,支持一下香屁股也没什么。
人家取得了那么高的成就,这些人人都能想到的,人家想不到吗?人家会出多大昏招,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八成不会。
这样一来,作家群体们对AI写作的抵触情绪也就没那么强了,能够保持最起码的理智看待这件事,多少愿意用一用。
这要是巨硬、金山这些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