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校园歌手大赛的中原大学校内赛中,郑夺分别以第五名和第三名的成绩,先后通过初赛和复赛,进入了全市高校歌手大赛的预赛名单。
郑夺的嗓音天生就不错,前世又学过一些声乐基础,今生又跟司徒璇系统地学了两年,大二的选修课还修了乐理和作曲,功底还是相当扎实的。
但他缺少舞台经验,而且在比赛曲目的选择上也吃了亏,如果不是因为他是郑夺,名气如此响亮,能给学校和本次比赛带来巨大的荣光,那么在校内赛中,恐怕连第五、第三这样的名次也拿不到。
校园歌手比赛不是专业比赛,不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侧重点不同。
说到底,这里选的是歌星,而不是歌唱家。
发声技巧固然重要,但在非专业比赛中就是其次了。不是音域越广、高音越高、音准越准、各种高难度的唱法越娴熟,就一定越有优势,曲高和寡是不行的。
校园歌手比赛更注重演绎能力,注重调动观众和评委们的情绪,用歌声引起人感官感受上的强烈共鸣就好。至于技术层面的东西,台下坐的那些人懂什么啊!
打分的也一样,评委虽然是音乐专业出身,但评判的却不是选手的技术高低,而是综合表现,尤其侧重的是舞台表现。
对于台上那些非科班的歌手们,打分的尺度其实非常宽松,很容易得高分。只要音准还可以,不跑调,或者跑调不严重,对歌曲的理解正确,感情表达基本到位,台风比较稳,不出现明显的失误,就能得到9.0以上的分数。
打八点几的,就等于被当场淘汰了,都不需要看排名。
那么在曲目难度的选择上,这就和专业比赛大为不同了。
专业比赛中,当然是首选自己有信心达到的最高难度的歌曲,以求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
而非专业比赛,则是首选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歌曲,在这个基础上,再尽量挑战高难度。
如果一味追求技术难度,现场发挥不好,那就会跌的非常惨。
普通人站上舞台,最大的敌人就是紧张,一紧张,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忘词、跑调、破声、表情僵硬、声音干涩,甚至呼吸紊乱而导致根本唱不完一首歌,都是常事。
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策略,首先是选择自己熟到不能再熟,且高低音跨度比自己的日常练习音域窄半个八度的歌。
其次是多练习,而专业技巧,诸如转音、颤音、气泡音、爆破音、戏腔唱法、关闭唱法、气声唱法、真假声变换、共鸣腔的运用等等,反而是最不重要的。
只要唱得让普通学生们觉得好听,打动人,有感染力,就算成功登顶了。
就算技巧高超,也要巧妙地隐藏起来,让技巧自然地溶入感情,切不可为了炫技而喧宾夺主。
否则的话,观众们不但不欣赏,反而会觉得难听。古典美声和稀奇古怪的民歌在这类比赛中反而是减分的。
\/
市级预选赛第一场在郑夺报名的一个月后如期举行,地点就在中原大学的文化娱乐中心,千人大舞台。
根据全市80所高校的校内赛成绩排名,一共选拔出50名参赛选手。显然,即便抛开音乐学院,还是有不少学校一个人没能入选。
其中,作为预赛和复赛场地的两所主场高校,都有三个保障名额,它们的前三名选手不参加全市预选赛的赛前排名,直接晋级预选赛。
否则,郑夺就没有今天这个机会了。
一个月前,他报名参赛的消息传出后,就受到了全校师生的高度关注,大家再次惊叹。
男生们普遍叹的是:郑夺竟然连才艺也要插一脚,简直不给人留活路!但他敢报名,肯定有两把刷子。去看看他怎么耍帅,学个一招半式,受用终身!
女生们则叹的是:谁说世上没有完美的人?看看人家郑夺,又高又帅,要学问有学问,要胆识有胆识,要才艺有才艺,还会打枪和近战,爱死了!
两场校内赛非常简单,选手和评委们关起门来进行,没有观众。
市级赛是正式比赛,就不同了。不仅有提前宣传,还售票。
票本来很便宜,买十瓶饮料送的。但是有郑夺,那就不同了。不少学生做起了黄牛,转手一卖就是一百、两百,甚至三百、五百。
千人大舞台总共就两千多个位子,光中原大学就七万人了,还有其他学校的学生争相来看,能不炒高吗?
这两天,大舞台没有任何别的活动,大门紧闭,里面在布置场地,布景要青春,也要梦幻,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