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夺说:“我身边这位朋友,名叫季雯琪,慧莲大师在她五岁时见过她和她的父亲、祖父。两年前,她祖父季昌生还和大师通过信,大师仍然记得我这位朋友。”
年轻僧人看了一眼季雯琪,对她浅鞠一躬,问:“这位女士,原来您是师傅的故人,见到您令我非常荣幸!那么,我愿意为您二位向师傅请示一下,请你们稍等!”
郑夺给季雯琪翻译了一下,并补充道:“在扶桑国,和尚对俗人称呼先生、女士更多一些,施主、女施主反而用得少。”
季雯琪知道年轻僧人说了什么之后,马上从自己的小包里取出一个信封,那是两年前慧莲上人给她祖父的回信。有了这个,就能证明郑夺所言不虚了。
年轻僧人接过信封,把他们请到一间法堂内,倒上两杯清水就出去了。
这间小木屋号称法堂,但实在小气,不够排场,摆设只有几张不算太旧的席子和少量的旧木架子,完全可用“家徒四壁”一词来形容。
郑夺和季雯琪跪坐在席子上,只能把杯子捧在手里或者放在地上,连个茶几都没有。
过了快有二十分钟,那位年轻的僧人才回来,他把信还给季雯琪,说:“慧莲师傅看了信,我也讲了你们朋友的遭遇。师傅同意见你们,但是需要你们先接受一些修行,可以吗?”
郑夺先翻译给季雯琪听,然后问年轻僧人:“是她小时候受过的那种苦行吗?”
年轻僧人点头称是,然后对他们讲述了方法、步骤和程度。
“这件事情全凭您二位自觉完成,如果坚持不下来,师傅是不会见你们的。请允许我提醒你们一句,不要妄图欺骗师傅,你们是否完成了所有的修行,他能够知道的。”
郑夺看了看季雯琪,觉得她没必要再受一次苦,求老和尚办事,只要自己一个人接受考验就够了。
谁知年轻僧人说不行,如果是陌生人,即使接受苦修,师傅也是不会见的,所以要见慧莲上人,就必须两个人一起通过考验。
第一天:
- 04:00起床,打坐,进行冥想和呼吸练习
- 06:00素食早餐
- 07:00经行,即步行冥想,行与立交叉重复,专注于体验和感受,循环往复,持续整个上午。
- 12:00简单的素食午餐。
- 13:00在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段进行体力劳作,可以帮农户做繁重的农活。并且过午不食、不喝水,一直干到太阳落山。
- 19:00夜间冥想
- 21:00休息
第二天:
同样的时间起床,吃早餐,取消午餐,中午只能喝水,中午之后,不食、不喝水。
其他部分重复第一天的内容。
第三天:
饮食和第二天相同,但上午的经行时间缩短一半,另一半时间改为三步一拜,采用五体投地顶礼,面向西行,心中颂念佛号。
下午仍是高强度劳作。
第四天至第七天:
上午、下午都要有一半的时间顶礼膜拜,一刻不停。
饮食、饮水的量逐日减少。
第八天:
全天不进食、不喝水。其他内容重复之前的。
第九天:
重复第八天的内容,但晚上19点到21点之间的冥想改为火烤,即点燃火盆,在尽可能离火盆最近,身体所能忍受的极限距离上静坐两小时。
21点之后,直到第十天的全天,都不睡觉,一直保持清醒,进行冥想。
第十天:
-全天进行冥想和呼吸练习
-全天禁食,只摄入少量水分
- 21:00结束禁食,进行简单的素食晚餐
- 22:00进行总结反思,结束十日修行
郑夺没料到季雯琪的毅力如此顽强,竟然真的坚持到底,完成了这样残酷的修行。
过程中,他们谁也没有偷懒,认认真真地照做。
郑夺想过,慧莲上人所谓的“能知道他们的修行是真是假”,也许就是派徒弟暗中监视而已,那么只要催眠了徒弟,也就无需苦修了。
甚至还想,先催眠徒弟,蒙骗过关后,见到了慧莲,再催眠慧莲,让对方二话不说,跟着自己回港岛,救阿安。
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他就放弃了这个幼稚的想法。
如果慧莲上人是个能随意被欺骗、被催眠的人,那他起死回生、唤醒植物人的事迹,估计十有八九也是骗人的,那还白忙活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