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拒绝领奖?开什么玩笑?郑夺,那可是诺贝尔奖啊!全世界最高的荣誉啊!这也是我们国家第一个,还有第二个诺贝尔奖,你一个人,一次就得了两个,这是多少人、多少国家一辈子都不敢想象的荣耀,你怎么能……”
“张校长,我真的懒得领这个奖,太麻烦了!”
郑夺内心里,根本不在乎这些荣誉,以前得了鲁迅文学奖、老舍奖、茅盾奖、雨果奖,他也懒得要。如果不是需要作协帮忙推广文思助手,也不想让刁绮这位朋友总是失望和生气,老舍奖他也不会去领。
至于诺奖,领不领奖的,对他今后的事业开展已经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了,还千里迢迢费那个事干吗?
如果每次得奖都要去领,不得拿到手软?
但其他人当然不会这么想问题,张校长苦口婆心劝了又劝。
郑夺最后还是松了口,做出点妥协。他也明白,这个奖是发给自己的,但荣誉是全校乃至整个国家、民族的,他自己懒得要,别人却求之不得。
中原大学出了个诺奖获得者,一次就拿下两个,从此以后,母校可风光了,在全国的排名肯定要往前挪几位的。
不光校长、院长、系主任、班主任等领导们个人会得到很多奖励,以后学校的教育经费、科研经费,还有很多其他支持政策,也会大大倾斜。
市里、省里,还有自己出生的小县城,全都跟着沾光。
“那就麻烦您安排人替我去领奖了。奖牌、奖金我都不需要,直接捐给学校。我过会儿就给委员会打电话。”
张校长高兴地合不拢嘴,几十岁的人恨不得蹦起来大笑三声,“好好好,我亲自去替你领奖,还要把我们学校的领导层多叫几个过去!诺奖的颁奖现场,这场面,几辈子也求不来,你小子居然看不上!我也服了你了!”
郑夺笑笑,“还有明年的菲尔兹奖,不出意外的话,也要麻烦您去领了。从现在开始,我就不再和外界有任何联系,电话关机、电脑不开。”
\/
一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
开始时度日如年,之后慢慢适应,甚至对肉体的疼痛都已麻木。
到最后,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难以言说的变化,对时间也不再有快慢之感。
日如一日的苦修,习以为常,千万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就是人生的意义、活着的证明,同时也是尚未解脱、修行不够的提醒,是继续修行的鞭策。
一年来,郑夺的体重急剧下降,晒得黝黑黝黑的,瘦成了皮包骨头,像具木乃伊,看着和慧莲上人一样。
但他的身体却变得极为敏感,感官极为敏锐。在经受了各种自我折磨的修行后,他的身体逐渐适应了极端的环境条件,对疼痛和不适的耐受力也大大增强。
此外,他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和迅捷。在长时间的冥想和念诵经文中,他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情绪,使自己保持平静和冷静的状态。
过程中,他曾经只有一次忍受不下去,想要放弃,但想到阿安还孤独地飘在潜意识的茫茫宇宙中,坚强的意志力还是让他鼓起了勇气,从此再未退缩。
肉体经过一次次摧残,每当伤口痊愈后,他都会审视自己的修行成果,如果感觉精神没有升华,他会毫不犹豫地重复这个过程。
他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变了,对人生、世界、价值、真理的理解,有了不同的感悟。
要说境界提升,一定是有的,但短短一年时间,对于博大精深的佛法和科学认知,要说这就参悟透了,那是痴人说梦。
他冥想自忖,自我掂量,绝对没有超脱末那识,无法觉醒阿赖耶识,更谈不上进入阿摩罗识。
他依然是那个凡夫俗子的自己。
但是在这一年的参悟之中,他渐渐明白了苦修的真谛,明白了慧莲上人的目的。
慧莲上人自己就是个苦行僧,从年轻到年老,一直坚持苦修,为什么最后这几年,突然放弃了,说对自己的身体也要慈悲?
原因在于,苦行僧的修行方式,只是一种选择,是众多修炼方法中的一种,不是唯一,更不是目的。
想要证道,可以选择做一个苦行僧,也可以选择别的方式,但要真正理解了,才能真正的选择,而不是因为迷信苦修而选择,或因为怕吃苦就放弃选择。
这就是得道高僧和懵懂平庸之辈的区别。
慧莲上人是真真切切地践行过苦行之道,真正理解了苦修的意义之后,看穿了现象,看透了本质,才选择了在晚年放弃苦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