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导演从1997开始 > 第125章 踩着凯子哥上位与 逆反心理

第125章 踩着凯子哥上位与 逆反心理

大卫柯南伯格拉着周洛谈兴大发,表示一定要和周洛多多交流。

周洛也没在意他说的是真话假话,只要他看好《掮客》这一部电影就足够了。

随后几天,《掮客》的放映厅场场爆满。

与之相对的《荆轲刺秦王》则是褒贬不一,凯子哥的心情也是急转直下。

“老板,我们怎么才3.2分?”

“这上面写的都是什么意思啊?”

李大白拿着一本戛纳的场刊对着周洛问道。

“这不是五分制的,最高就四颗星。”

“3.2分已经很高了好不好。”

周洛戳了戳李大白的脑袋,恨铁不成钢的解释道:

“往年最高分也就3.3,3.4。”

“就陈凯哥那年《霸王别姬》拿下金棕榈的时候也才3.6分。”

“你再看看《荆轲刺秦王》拿了几分。”

李大白闻言低下头看了看,随后不好意思的笑了出来:

“怎么才2.7分啊,不是说陈凯哥重新剪辑了嘛?”

“开幕式那天你还夸陈凯哥有勇气呢。”

周洛放下场刊,望着李大白调侃道:

“光长胸不长脑子可不行啊,大白。”

“他有勇气归有勇气,效果好不好那就另说了。”

“我又没说他重新剪辑以后效果肯定比第一次好。”

戛纳的场刊并不是评委会的评分,而是媒体评分。

所以分最高的不一定就能拿到金棕榈,如果按比例来说,场刊最高分能拿金棕榈的比例也就百分之二三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墨镜王,那一年《2046》拿到了场刊的最高评分3.3,但是最后评奖时颗粒无收。

媒体和评委会的口味有时候相差确实很大,不过参考价值还是有的。

毕竟特别烂的电影大家都是能看的出来的,2.5分以下的电影基本就和奖项没什么关系了。

前世这一届的戛纳电影节其实颇有争议,因背后的原因也很有意思。

……

时间来到了闭幕式当天,评委会一大早就聚在了郊外的别墅,开始了漫长的撕逼环节。

“不行,我绝对不同意。”

“我们不能被媒体和公众的传言左右,要记住我们是专业评委!”

“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大卫柯南伯格一个人站在客厅中央,对着其他评委一通输出。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不配拿到金棕榈大奖,LGBT群体一闹我们就要把金棕榈奉上,这和流氓团体有什么区别?”

“佩德罗阿莫多瓦别想通过这一招来让我就范,我绝对不同意!”

他这几天被LGBT群体骚扰的不胜其烦,出门都得带着两个‘保镖’。

一个是戛纳电影节官方派的,为了不让人偷偷接触他,搞一些危害人身安全的动作。

另一个则是他的老婆,防止他在这期间拈花惹草,劝退一些想贴上来的女演员。

就这个力度,每天都要被LGBT举着标语堵路,要他把金棕榈给《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其实《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质量并不差,放在一般情况下拿金棕榈也不是不行。

不过大卫柯南伯格被LGBT群体这么烦,他的逆反心理也上来了。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还想要金棕榈?下辈子再说吧!

LGBT群体逼宫这一招属实是用错了地方,戛纳的评奖完全由评委会的几个人说了算。

一个不好就是这个效果,激起了大卫柯南伯格的反感,偷鸡不成蚀把米。

后面片方吸取了教训,把这招用在了2000年的奥斯卡上。

奥斯卡是学院奖,评委有好几千人,各行各业都有,比较容易受影响。

前世《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通过这一招也拿到了2000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说回戛纳评审现场。

看大卫柯南伯格冷静了一点,《疯狂的麦克斯》导演乔治米勒提了一个建议。

“我觉得《罗塞塔》不错,而且也是大女主电影。”

“也不会有什么舆论压力。”

女评委多米尼克·布兰科也跳了出来,赞同这个提议。

大卫柯南伯格环视了一圈,见没什么人出言反对,直接大喊一声。

“好,我也觉得《罗塞塔》不错,让他们看看,佩德罗·阿莫多瓦这种行径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大卫柯南伯格这一声吼直接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