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淮西勋贵二代子弟,第一帅才徐允恭,还有女诸生。
第二日早朝,也是近些时日以来,唯一风平浪静的早朝。
朱棡与朱樉下了早朝,便是驾着车辇,直奔大相国寺。
中书省。
“江夏侯,所来何事啊?”
胡惟庸坐在相位上,看向已经坐在下方椅子上的周德兴,轻声询问道。
“相国,您主持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但对于清丈田亩,也是三方协同。”
“拜见秦王殿下,拜见晋王殿下,千岁。”
话罢,胡惟庸又是瞥向一脸沉思的周德兴。
这世上永远没有密不透风的墙,纸也永远包不住火。
合则为明,山河月明,亦能冲刷罪恶,重整世间山河,为这万万百姓带来一丝曙光。
所以即便是站队,周德兴也应该明白,淮西远胜江南。
“婚丧嫁娶,除了正式的请帖,我也只是照旧寒暄一番,绝不有更深的往来。”
但为什么说这哥们猛?
周德兴将姿态放得很低,并且似有恭谨之意道。
一袭精致的青色丝质衫子,轻柔地贴合着她纤细的身姿,衣裳上绣有淡雅的梅花图案,以金线细细勾勒出边角,既显其清贵之气,又不失少女的灵动与纯真。
对此,周德兴瞬间明悟,便是脱口而出。
那周德兴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所以不过是些许田亩,不至于会死。
“洪武初年,我闭门谢客,从不与任何朝中官员来往,即便是曾经生死与共的兄弟,我也未曾有过往来。”
那摆脱掣肘,脱离胁迫,也是指日可待。
徐妙云自幼聪明伶俐,过目不忘,精通四书五经,被人们称为“女诸生”,乃是京城的第一才女。
“秦王殿下。”
可却不曾想起,这天下成百上千年,不管是正统之争,还是文武争锋,都逃不过的一个字,并非是“权”。
胡惟庸连忙起身,走到周德兴的身前,缓缓将周德兴扶起,便是道:“只是本相有些好奇,伱与陛下少年相识,这般情谊,为何不直接找陛下?”
“哪怕是本相想包庇你,你也得问问其他人答不答应。”
胡惟庸又是摇了摇头道。
但南军大将盛庸再战,遭遇大败,水师尽归于燕军,燕军于是得以渡江,攻克南京金川门。
何为日月?
“而陛下有言在先,凡是后伏法者,当以国法为先。”
一个是朝廷讹传燕军已兵败,京师不可无良将,遂召回徐辉祖。
“免死铁卷乃保命所在,不到万不得已,我不想轻动。”
周德兴试探性的问道。
“只是究竟该如何去说,究竟该如何去办,本相只能给你指条明路,其他的就是爱莫能助了。”
只见其容貌宛若春日里初绽的梨花,清雅脱俗,肤如凝脂,眉似远山轻描,眼若秋水含烟,长睫微翘,朱唇不点而红。
至于剩下的一个,是有人进谗称,徐辉祖因燕王是至亲之故,而未尽力作战。
“所以您必然知道,德兴今日前来的目的。”
后徐辉祖被调入南京,淮北南军因此势孤而大败。
“嗯,相国放心,德兴若能逃过此劫,从今往后起,必以相国为尊。”
哪怕吕家灭门,九族尽诛,也未曾牵扯到他周德兴。
话罢,胡惟庸又是好奇的看向周德兴。
而与朱元璋的这份情谊,有时也是保命的手段。
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
周德兴的脸上泛起一抹苦笑之色,便是摇了摇头道:“相国,我与陛下相识于少年,所以我太了解陛下的性子了。”
“因此,陛下还将我叫到御书房,夸奖了我一番,说是臣子之中,我最守本分,我最守规矩。”
“而且那些田亩虽然在我的名下,但知晓者,也不过寥寥几人。”
“这话说的,我们效忠的都是陛下,当以国为重。”
所谓大义为先,就必须要占据大义,否则根本无法成气候。
而不管是哪一个原因,从召回徐辉祖的那一刻,建文帝就已经是大势已去。
“没错,就是秦王殿下。”
而如果没有朱棡负气出走京师,拒绝成婚,这个徐妙云今年也应该会被册封为燕王妃,成为燕王朱棣的王妃。
周德兴又是长叹一口气。
至于见闻为什么要召徐辉祖回京师?
民间一直都有两个说法。
“况且你手中有免死铁卷,纵然万般罪,除非谋逆,要不然,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