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传奇从连考三年导演系开始 > 第37章 《华国风》

第37章 《华国风》

帘垂泪好几遍。”寒冬和春日会永无止境的轮替,我对你的思念或许也将如此般无穷无尽。

.........

第四首歌《赤怜》,其中的戏腔可以说是让林初最为惊艳的。

这首歌唱的是家国情怀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

你方唱罢我登场

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

也曾问青黄也曾铿锵唱兴亡

道无情道有情怎思量

道无情道有情费思量”

很明确地表明了台上的伶人作为社会的底层,在国家危难之时已是自身难保,却仍然不肯放下爱国卫国之念。

决意为国献身之时,已不在乎是否有人记得他、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

“莫嘲风月戏

莫笑人荒唐

也曾问青黄也曾铿锵唱兴亡”

伶人的形象瞬间丰满——他热爱戏曲,也精通技艺,所谓不疯魔不成活,正因为他爱戏,才会如此痴狂,才能把戏唱得这么好,令台下客如痴如醉难以自拔。

然而他也明白和理解戏文所呈现的,是一个高度理想化的世界,故劝人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他理解观众的陶醉,故也不会去笑他们。

“也曾问青黄也曾铿锵唱兴亡”

戏子身份低贱,却也关注民生、也在台上歌颂兴亡英雄、批判前朝暴政。

他只贪风月么?怕不尽然,他希望百姓不要再过着青黄不接的苦日子、他反思朝代更迭的原因、并用戏文记录着那些百世流芳的壮举、唾弃卖国求荣的奸人,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这几句直接就把伶人从一个“戏痴”的形象拔高到了一个有自我意识、信仰追求的高度。有热爱,有包容,有情怀。

词中反复提到的“谁是客”这个问题,就上升到了艺术的层面

坐在台下的观众,仿佛是戏园子的客人。实际上呢?伶人唱完这一场、又唱下一场,每一场都是倾尽了心血去和,人笑痴,人笑狂,说他是个戏疯子。然而唱悲欢、唱离合俱与他无关,他才是这场戏的客。

是看戏的人,入戏太深!

不论《赤伶》背后故事是否存在,此歌在向抗争侵略者的艺术家们致敬。

每个人为了国家能付出的代价都不一样,有人多一些,有人少一些,达成的效果也不同。

有人付出了生命,可能仅仅激起了一点点水花;有人付出极小代价,就对局势造成惊天逆转。

最终取得了胜利,需要每一个人的付出,是血肉长城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延续。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