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妙了。”
这话?全懵住。还好,徐蕾飞快摇动扳手,很快众官人手一张。
朝堂为之沸腾、
“这些题出得太好,为何我们以前没见过?”
“这可比单一的文章更丰富,包括更广,这是何人所想?”
“这些断章的点也很不错,省得那些学子胡乱断章取义。”
徐蕾比夸她更高兴,昨天赵九龙出题,将李如意那位才女也惊艳到。
可惜李如意没进宫,这次徐蕾进宫,并非主要是为印刷机。
“这是赵大哥为科举出的题,李姐姐也出了不少力。”
李如意出的力最大。
赵九龙将后世折磨他的题型,提前近千年弄出来,一下子折服所有人。
里面的内容,赵九龙一窍不通,全出自李如意。
比如填空题: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出于()。
赵九龙为了更细,将标点符号也弄上。
题型也不止一种,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等等。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其丰富程度,远比以前的诗词文章更胜一筹。
这篇考卷,同样有诗词文章。和许多语文考卷一样,最后就是文章,李如意挖空心思想了个题:
“仁孝之治以何为先。”
赵九龙为搞好这次科举,还做了一些超前改进。
许进明问:
“王爷这些话是何意?”
赵九龙对他的这次改进也很满意,唯一不满意的是女子科举。
他提出让女子也能科举,反对的人太多。
最后大家商量,可以提拔一些才德兼备的女子为官。虽也要考,不在科举之列。
虽暂时无法科举,能同意女子为官,已是几千年的一大进步。
“大家以前评判文章优劣,往往存在不小的争议。以后用这种分数制,可以解决这样的争议。”
赵九龙根本不用多解释,考卷上面已标注好。
总共一百五十分的题,前面的填空等占了九十分。
现在是文章盛行的时代,最后的文章占六十分。
这样的考试还不费时间,最多一天足够。
赵九龙很幸运,遇到一个没有政敌的朝廷。
根本没费多少力气,他这些改革,获得全票通过。
赵构激动宣布:
“以后的科举,就按九龙这些题型来考,即日公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