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奸宋 > 第266章 放榜

第266章 放榜

一群人护着三辆马车,进入汴京城。

一圆头少年惊讶看着四周:

“那些人还说汴京城荒无人烟,这里好热闹,并不比临安差。”

“没来之前,真不敢想。经过这么多次战乱,汴京城还能如此繁华?”

第一辆马车窗帘卷起,出现一张有些苍老的脸。

看到外面的繁华,脸上露出几分笑意:

“都说义王爷上马是无双帅才,回朝是千古贤相。看到城中之象,传言一点不虚。”

旁边中年妇人附合:

“老爷现在来也不晚,临安那边不可保,这里才是我大宋的希望。”

前方跑来一男:

“老爷,今是放榜之日,里面更热闹。”

“走,我们去看看,可有熟人中举。”

赵九龙也是今天才知道结果,很出乎他们的意料。

“头名,庐陵胡铨,一百四十九分。第二名:宋城滕康,一百四十八分。第三名:章丘李清照,一百四十五分……”

赵九龙赶忙派人去查,一查让他十分惊喜。

胡铨字帮衡,人比较年轻,从未当过官。

赵九龙对这名字很熟悉,胡铨是南宋初期名臣,曾上奏乞斩秦桧,差点被秦桧害死,是个牛人。

滕康字子济,在临安当过官,官职还不小,年纪也比胡铨大不少。

赵九龙只知道,滕康、胡铨、李纲和李光,是南宋初期四大名臣。

虞允文没上四人榜,并非功劳不够。他四十多岁才考上进士。

四大名臣,一下子过来两个?

李清照考不过他们,实属不冤。

只有徐蕾几女替李清照不平。

“他们是不是改错卷了?那两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竟比居士还考高几分?”

原本赵九龙想直接授李清照官职,李清照想凭自己硬考。

她得到第三名,比前两名更引起轰动。

现在满大街,都是议论此事。

“李清照不是易安居士吗?她一介女流,怎么也能参加考试?”

李清照现在已很有名气,没人怀疑她的分有问题。

有些人,已准备上书弹劾。

除了这些大名人,还有些名人上榜。

与赵九龙有过节,后来为埋葬汴京众将士奔走的陈林,获得第四名。

看到皇榜上的名字,几个文友为陈林不平:

“听说滕康为官清廉,才学也不错,他也就罢了。胡铨是谁?他怎么考上第一名?”

现在的胡铨没什么名气,被许多人怀疑。

陈林只是摇头声叹:

“能胜过易安居士,我不如也。”

一年轻人好奇问:

“她是女人,如何能混进考场?”

“别说混进考场,就算报名也难。”另一男子接道:

“这事,一定有人支持。”

“谁支持他?”

男子神秘一笑:

“谁在主张女人为官就是谁。”

几人恍然大悟,年轻人一句说出:

“义王爷。”

只有赵九龙在为胡铨鸣不平。

“此人的才学人品,皆不在虞允文之下。”

几女大惊,李如意不敢相信:

“此人并无名气,赵大哥是怎么知道的?”

赵九龙一时口快,又说漏嘴。还好,话被徐蕾接过去。

“管他是怎么知道的,赵大哥看人最准,一定不会错。这滕康又是谁?怎么也没听过?”

徐蕾听过的文人,不比赵九龙多。

“滕康能入朝,可任丞相之职。”

这次徐蕾也呆住:“他那么厉害?能当丞相?”

赵九龙是从年龄上来看,滕康和胡铨都是名臣。

滕康的年纪要大不少,不可能封年轻的胡铨为相。

虞允文比胡铨更年轻,他暂代的参知政事,这次可能要让给胡铨了。

“他年纪更大些,适合为相。至于才能?应该不比胡铨差。”

徐蕾大喜:

“我们又得到几个大才,以后赵大哥更轻松了。”

一个太监跑来:

“王爷,陛下宣你进宫。”

……

赵宣和昨夜没能入睡,双眼通红,精神很不错,非常兴奋。

赵九龙来时,赵宣和和郑氏孔梦夕两女,正坐在酒桌前等他入座。

“滕康朕知道,是崇宁五年进士。此人才德兼备,是个不错的人才。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