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给大家设计了一份发票,轰动大殿。
“王爷真乃神才下凡,以后的收款账单,就按王爷这样设计。”
几个官员,赶忙拿起纸笔,将赵九龙的发票画下来,生怕忘了。
赵宣和想的事情太多,开始看到意向表,没慧眼识珠。
被大家这一说,一点不怀疑赵九龙是神才下凡:
“九龙,多给大家设计点出来,以后就按你设计的做。”
赵九龙要设计那些东西倒没问题,功劳他不能独吞:
“我就设计这两样,其它的大家一起设计。谁设计的更好,就用谁的。”
大家对赵九龙的佩服,又突破一点点,一个个恨不得现在就开干。
许多人加入到抄画的行列。
李纲没抄画,只是看了黑板上的内容一会,忍不住问:
“此表我们从未见过,王爷在哪里学来?”
赵九龙抄袭后世的东西越来越多,现在最怕别人问他这些:
“我以前做帐,怎么也做不好。想设计出一种能一目了然的东西,就弄了些线条上去。”
大家问起瘾,刘祥荣问:
“王爷为何取名为表?”
赵九龙呆住,他哪知道这东西为何叫表?
“你们认为叫什么最好?”
这一问不得了,各种答案袭来:
“我看叫册。”
“叫册不好,应该叫线框。”
“这东西有点像头发,可名发线框……”
李纲受不了,将众人打住:
“还是叫表吧!叫表既简单,又好听。”
大家就对着表,吹了半天。都饿了,每人发了几个包子,吃过终于不再吹表。
四十人填写完,赵宣和看完,递给李纲和赵九龙,和他们想的有些出入。
赵宣和想得太完美,大家填的并不平均。
填翰林院的人最多,其次是吏部、刑部、户部等。
大家散去,赵宣和将几个大臣留下:
“这方法是不错,就是不够完美,这下如何处理?”
赵九龙看了眼他设计的意想表,拍了板额头,他少设计一些东西。
“再让他们填,在意向选择上,再加几个框框。”
赵九龙受到他的启发,准备对科举再次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