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越来越热闹,每天都有不小的变化。
朝廷在汴京,已建成两个卫生室。
可能怕被其它穿越者误会,赵九龙在卫生室前面添了两字:
“公家卫生室。”
所有官员及直属亲戚、小吏、衙役等公家人员,皆可到那里问诊。
说是比成本价少两成,其实全是按成本价收费。
就算如此,也让大家感恩戴德。
赵宣和开始收感谢奏折收到手软,心里乐开花。
没几天,一堆堆弹劾反对信袭来。
“皇上乃千古明君,为何要干与民争利之事?卫生室乃是伤民之举,万不可为。”
有些过激的人甚至大骂:
“一些奸臣想搞垮我大宋医道,先是药丸药散,现在又将药铺公有化。如此下去,定会成为千古罪人。”
赵宣和没办法,将赵九龙和几位大臣招来。
“民间反对的人为何如此多?朕查过,多数并非大夫,其中不乏一些文人名士。”
滕康不解:
“卫生室虽抢了些药铺的生意,对公家之人乃是大善之举,不应该有如此多的人反对才是。”
公家人之所以对赵宣和感恩戴德,他们平时治一两银子的病,现在可能只需两钱银。
药的暴利,高得吓人。
桌上堆着的反对奏折,赵九龙懒得看。
“有银子,可以请更多人来反对。那些搞药铺的,都是些自私自利之人,不必理会。”
大家明白了,赵九龙搞的卫生室,抢去的病人,几乎全是那些药铺的金主。
没了那些人,剩下的只有大户和富人。
穷人虽多,没多少银子,难怪他们有如此反应。
李纲附合:
“王爷说得是,商人重利轻义,无所不用其极。只是他们这样闹下去,也不是办法。”
赵宣和诚心要改过,当千古一帝。
现在每天早朝,说得最多的就是卫生室。
各地官府,每天都有大量要求办卫生室的奏折,送到赵宣和案桌上。
搞得赵宣和痛并快乐着,他怕被那帮无聊之人搞坏卫生室,很赞成李纲的话。
“要不九龙想想办法,别让他们闹下去了。”
赵九龙接到这个任务,将在京城及周边的药铺东家、大夫全请到宫里。
将赵宣和和众官员也请来。很热闹,还未谈,就有不少人跪请赵宣和放弃卫生室。
为达成心愿,有人还给赵宣和想了些办法:
“皇上要是想优待那些官兵,可增加他们的薪俸。授人以物,不如授人以银,他们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这些话,陈林也看不惯了:
“你们倒想得好,增加薪俸,到时又给你们送去?”
所有官员都对这帮吸血鬼大火,难得赵九龙想到一个为他们好的红利。
他们不但药费大减,现在在那里坐诊的,还有太医级的大夫。
平时只有大臣才能享受到太医的服务,现在他们也能享受到。
赵宣和还未开口,大家已和医界人士骂成一片。
“都住嘴,”赵宣和一脑袋痛:
“今日就是来解决此事,且听九龙给大家说。”
赵九龙对这帮自私的医者很不感冒,都是赵宣和想当明君,将这帮人给惯坏了。
“我有一个计划,这个计划,暂时就叫全民医保吧!”
赵九龙还是将他的全民医保推出来。
每个人,每年交一定的银子,可以到卫生室,享受一半的打折费用。
交费的金额,并非人人一样。
在农村住的,要比在城市住的少交。
官员直接在工资里面扣,士兵的由朝廷免费交。
只有本国公民,才能享受这样的优惠政策。
在每个村办不现实,每个县,至少要建两个卫生室。
赵九龙说完,很正常全都被惊呆。
赵宣和狂喜,要这样搞,他想不成为千古一帝都难。
“九龙,这法子好,朝廷好好商量一下。”
“如此做,朝廷赚不到钱不说,还会亏,亏的这笔费用谁来承担?”
“那些全年不生病的人,他们绝不愿交那笔银子……”
阵阵质问声涌来,这事关系到所有人的幸福,大家的嘴都没闲着。
问题太多,赵九龙干脆在黑板上边写边说。
每年总会有些不生病之人,再加上用自己制的药。朝廷不会亏,最多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