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相在辰州还有三万一千多兵马,赵九龙没去攻城。
赵九龙说服一些降将,忽悠他们写下劝说信。
同时,派人在辰州等地传谣言。
“钟相号称天大圣,神仙,却连他下面的两万大军也保不住。败后还不敢去报复,只敢窝在城里,就是个装神弄鬼的骗子。”
辰州流言大起,钟相的威望,再一次遭受重大打击。
许多人相信钟相,是因为他很顺利,没什么大败。
一开始举旗,就捷报频频,很快占领那么多地方。
以为钟相真是个神仙,能让他们均贫富,过上好日子。
现在败给赵九龙,连去报复都不敢?
仗还未开打,钟相军中竟出现逃兵,士气越来越低下。
这天,辰州大街上,一中年将领,带着一群手下路过。
“王爷,此人叫英宣,是澧阳人,带一千多人投钟相,在军中并不得志,就只管他那一千多人。”
赵九龙揣着不少信,准备来这里挖墙脚。
有封是给英宣的信,赵九龙认为,此人可以利用一下。
英宣是澧阳义军首领,虽不得重用,名声不错。
他并非被钟相忽悠,真是被官兵压迫,才投钟相。
挖墙脚这种事,赵九龙已很有经验。
直接派人递了两封信给英宣,送完就走,送信的人都不会有任何危险。
他们派人,从英宣府上一直监视到钟相那里。
“王爷,英宣出府了。”
赵九龙很满意,英宣接到信后,并未去报信。
而是按信上所写,来到城外与他们见面。
两封信,一封是英宣好友陈祥所写。
在信上,陈祥被迫将赵九龙写成大大的好人。说赵九龙为了不杀大家,挖空心思想办法招揽。
辰溪一仗,夏诚丧心病狂攻赵九龙。
赵九龙为活捉他们,不惜牺牲自己人,成功活捉一万五千多人。
那些人,已全部投赵九龙。
另一封是赵九龙所写,除将英宣大夸一通。
信上说,如果英宣投过来,赵九龙一定会重用于他。
无论理由、条件、实力、对错善恶等等,投赵九龙都远好过为钟相打工。
英宣再不投过来,那可能脑子就有问题了。
一户农家,英宣给赵九龙一礼:
“陈兄现在在哪里?”
赵九龙怕被人反水出卖,没将陈祥那些人带来。
“陈将军他们虽想来劝说大家,王爷为了他们的安危,并未让他们来此冒险。这里之事,由在下全权负责。”
这话?英宣又感动一分。
“我愿投王爷,只是有一条件,希望王爷和大人能答应。”
“英将军请说。”
英宣一脸恨意:
“我与澧阳守将陆康有大仇,发誓要报此仇。若陆康落到我们手里,希望王爷能将他交给我处理。”
陆康是赵构的手下,钟相叛乱后弃城而逃。这样的人,赵九龙没任何好感。
“王爷已知道这事,就算英将军不说,到时,王爷也会将人交给将军。”
英宣又惊讶又感动,向赵九龙拜下:
“我愿誓死效忠王爷。”
赵九龙这次招的英宣,比他前面招的多数人都要有用。
英宣虽不受重用,好歹管一千多号人。且那些人都是他的小弟,忠心度没问题。
另外,他也是一方势力的老大。钟相要开个会什么的,都会将他招去凑人数,勉强算得上个常委。
“钟相军中,有多少将领有可能招过来?”
钟相的神话被赵九龙打破,不少手下,已对他心存质疑。
如果大难临头时,可能许多人都会背叛。
但现在是和平时期,英宣也不敢保证,有多少人愿投过来。他有把握劝说的人,只有几个。
要让这些人大难临头,只有率大军打来。四万攻三万的城?赵九龙不敢轻易尝试。
只有想其它办法。
“你先招两个绝对可靠的人过来,我们给钟相添把火,让他帮帮我们。”
……
英宣虽不懂赵九龙的意思,很听这位钦差的话,劝降两个不是小弟的将领。
这天,英宣找到钟相。
“大圣,赵九龙写信招揽我。可惜送信的人跑得快,没能抓到。”
钟相大怒,赵九龙在信上说,如果英宣能投过去,官升三级,赏银万两,外加在汴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