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院一套。
在信中,赵九龙还说,他们已联系过许多人,已有不少人答应投他们。
“赵九龙这该死的家伙,竟敢策反我军将士。”
黄诚看完信,疑惑看了英宣一眼。
“大圣,赵九龙给那么多人写过信,为何只有英将军来报?”
“这事我也想过。”英宣是个老好人:
“应该没多少人投他们,只是那些人怕大圣误会,没敢将信拿出来。”
钟相没想得那么好,阴沉着脸:
“不可能谁都怕我误会,恐怕真如赵九龙所言,已有许多人投了他们。”
赵九龙的时间卡得很好,又有一人拿着信来。看到英宣也在,提出一个要求:
“英将军,你先出去,我有事要单独向大圣汇报。”
英宣很老实,转身正要离开,被钟相打住:
“英将军是我们信得过的弟兄,周将军,你有什么话尽管一说。”
周伦有点惊讶,兴奋拿出一封信:
“大圣,这是赵九龙写的信,他想招揽我,可惜让送信人给逃了。”
黄诚的疑惑没了,周伦是钟相的心腹,他递来的信不可能有假。
赵九龙很懒,这封信和给英宣的信,仿佛一个模子刻出。
“赵九龙最善于挖人墙脚,他所写的信,恐怕并无虚言。”
黄诚终于承认赵九龙的信,钟相盛怒:
“将所有人都招来,我要看看,都有哪些人接过赵九龙的信。”
“大圣息怒,”英宣要说的台词,被黄诚抢去:
“可以在暗中调查,看看到底有多少人接到赵九龙的信。”
接到信不上报的人,绝对不可靠,钟相没拒绝,英宣立马就得到重用:
“此事,就交由你们几个负责。”
赵九龙也没闲着,他来到一个名叫常安的将领家。
常安虽只管五百兵马,算是钟相的心腹。
此人贪财好色,在叛军中名声不佳,一直未得大用。
有人来访,有点稀罕:
“你找我所为何事?”
“在下有事请教常将军,可否请将军去酒楼一叙?”
这些人是临时来辰州打仗,多数人都没带亲人来,方便了赵九龙。
常安高高兴兴跟着赵九龙离开后,一人翻进他住的小院。
酒楼,几杯酒下肚,常安已和赵九龙成了酒肉朋友。
“在下准备在荆湖一带做些买卖,想认识很多官方朋友,还请常将军帮帮忙介绍。”
赵九龙说完,忍痛递给常安一包银。常安大喜:
“此事绝无问题,我现在就介绍一些人给你认识。”
常安说出一堆人,赵九龙一一记下:
“现在就不用了,要不这样,再过两天,将军请他们到你那里去一趟,我给每人包一包银,算是见面礼。”
这手笔太大,常安县惊讶问:
“李兄到底做何生意?”
“盐铁等,想趁这乱世发点小财。”
常安松了口气,盐铁等虽是朝廷严管之物,对于他们这些规矩都没多少的叛军来说,完全不是个事。
“此事绝无问题,事成后?”
赵九龙舍不得再给银子:
“常将军叫去的人,每人包两百两银。至于常将军?我给一成红利如何?”
常安大喜,他虽不做生意,也知道红利肯定比现银要好。
“后日我一定将他们叫去,到时,李兄万不可失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