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九龙来到皇宫,包括算是外人的徐蕾两女都没能回去。
由赵构亲自主持,在皇宫搞了一个非常隆重的祭祖仪式。
在赵氏祠堂,一人被带到祠堂中跪下。
“父皇,儿臣错了。求父皇开恩,饶了儿臣吧!”
赵宣和看着赵构,眼中也带着浓浓的厌恶。
若非赵九龙,赵宣和现在最好的下场,就是在临安被囚禁终生。
“你用不着向朕认错,这是你最后一次进这里。有什么话,你给列祖列宗说吧。”
大家来到大殿,首先议论的就是对赵构的处置。
“康王所犯之罪太大,不杀不足以慰那些因他死去将士、百姓。”
以前同意让赵构当生育机器的人,也有不少人同意将他处死。
大家现在才想到一个问题,若是赵构的后人当了皇帝。现在的功臣,恐怕没人能逃过一劫。
没人再敢提起此事。
赵构毕竟是赵宣和的亲子,见到本人后,赵宣和的想法已改变:
“九龙以为如何处置?”
这事赵九龙和赵宣和通过气。
“赵构罪孽虽大,现赵氏宗亲稀少,可饶其死罪,终身禁锢。”
赵九龙的意思,一些聪明的人想得更深。
收复临安后,赵九龙带回不少赵氏宗亲。这些人,几乎都是赵匡胤一脉。
赵宣和虽是赵光义后人,赵匡胤的后人,同样能当皇帝。
他们不一定非要救回那些皇子皇孙,更不用靠赵构。
一旦立赵匡胤的后人为帝?再也不用受金国那边威胁。
这事干系太大,暂时没人敢说出来。
“臣赞成义王爷之意,终身禁锢,同样能以儆效尤。”
没人再反对此事。赵构被永远禁锢在一座府第,削去一切官爵,连个侮辱性的称号都没给。
韦氏也被逐出皇宫,跟赵构一起被禁锢。
这个结果,正是韦氏所需要的。
后宫的热闹程度,不在朝殿之下。
一大群女人,挤在郑皇后的大殿中,听众公主说她们在外面的故事。
连那些皇后贵妃,也一脸羡慕。
“四哥说,现在那些乱军已无退路。让我们劝说,扰乱他们军心……”
郑皇后将赵金铃抱在怀里。
“平时你们连杀只鸡也不敢看,在你四哥那里,竟能在战场立下奇功,不愧是我大宋的公主。”
赵金铃说:
“母后,我们已决定弃文从武。学武学军,为父皇为四哥分忧。”
郑皇后笑道:
“那可不行,这次你们回来,只怕哪里也不能去了。”
第二天,大家早早就来到朝殿,今天要谈的事更多。
“我大宋以仁孝治天下,当以人为本。对于犯官的处罚,可以变通一下。”
要议的事太多,对犯官的处理,大家意见不一。
按大宋律,凡是赵构那些手下,都属于叛逆,最轻都要被灭全家。
有些人甚至提议,那些后来投过来的人也不放过。
这事赵九龙回来之前就开始争议,一直到现在都未定下。
赵九龙回来,大家总算有了主心骨。
“此事是九龙所提,九龙认为如何处理?”
赵宣和如此说,大家已知道结果。
赵九龙建议:
叛军之首,主要分子,斩全家,包括老弱妇孺。
这些事不能赦,否则会有更多人以身试法。
其它人,只斩其本人,家人要为朝廷干一辈子活。另规定,几代不能为官。
犯罪较轻的人,皆以劳改为主。
这建议,是赵九龙对龙飘飘的承诺。
另外,赵九龙还建议:
取消朝廷买卖人口,取消在犯人脸上刺青,取消对君父名字的避讳等等。
赵九龙说了一大堆,惊呆众人。就算他现在的威望处于顶峰,大家也没完全同意。
“君父之名,若不避讳,岂非无君无父,绝不可取?”
“太祖规定,不杀士大夫。此祖制绝不能改,否则,官心尽失,我大宋危矣。”
其它还好,这两条反对得最厉害。
特别是赵九龙让取消不杀士大夫的规矩,武将在看戏,当初赵匡胤没说不杀他们。
一些文甚至跪在地上请命。
赵宣和也不知赵九龙是哪根筋不对,提这么多也就罢了,将这些他都不敢说的事整出来。
“九龙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