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任和威胁,让刘慧珍在家中的生活如同走钢丝一般小心翼翼。这种持续的怀疑和暴力行为,不仅让刘慧珍和孩子们生活在恐惧之中,也严重破坏了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很快就临近小学毕业了。曾经的小学同窗纷纷准备前往城里学校上学,而她们却只能在镇上的初中继续学业。这个消息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她们的心头。
在那个年代,镇上初中的名声并不太好。人们都说,那里聚集的都是被家庭放弃的坏孩子,他们的未来似乎已经被定格在了一片灰暗之中。这样的传言让陈可涵和陈可萱的心情愈发沉重,她们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未来是否也会如此黯淡无光。
刘慧珍看着女儿们忧心忡忡的样子,心中如同被刀割一般。她紧紧抱住两个女儿,泪水滑过脸颊,与她们一同哭泣。口中不断重复着“对不起”,仿佛这样能减轻她们心头的负担。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逐渐长大,共同居住在一个屋檐下也显得愈发不便。刘慧珍思索再三,决定在出租屋的楼下杂物间为陈可涵和陈可萱另租一间房子。这样一来,她们既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又能保持与家人的紧密联系。
为了安抚女儿们的不安情绪,刘慧珍向她们郑重承诺:“其他孩子有的教材,你们也一样都不会少。”这句话如同定心丸一般,让陈可涵和陈可萱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与坚定。她们明白,无论未来道路如何坎坷,有母亲的支持与陪伴,她们定能勇往直前。
自从刘慧珍开了便利店之后,家里的经济状况明显得到了改善。那份稳定的收入像是一股清泉,为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和希望。然而,为了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生计,刘慧珍决定不再搬家。
陈可涵、陈可萱和陈可豪每天都需要踏上一段漫长的求学之路。他们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脚步匆匆地穿过大马路,即使周围有高楼林立,但人烟稀少的时候,这条马路也会显得空旷而寂静。每当想到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独自行走,刘慧珍的心中就充满了担忧。她时常会想象出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这种提心吊胆的感觉让她在每天看到孩子们平安到家后,才能长舒一口气。
初一的开学季,陈可涵和陈可萱满怀期待地踏入了新的班级。她们环顾四周,看到的是一张张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新面孔。在开学的最初日子里,班上的同学们都展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他们聚精会神地听讲,勤奋地记录着老师的每一个知识点。而老师们也倾尽全力,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陈可涵和陈可萱也深受感染,她们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不辜负家人的期望。
很快,她们步入了初二的学习生活。起初,陈可涵总是独自步行回家,享受着一个人的宁静时光。
然而,平静的生活在某天被打破。陈可涵像往常一样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在离家不远的一个拐角处,一个穿着深蓝色工作服、身上满是机油的男人,开着一辆破旧的二轮车缓缓向她靠近。陈可涵心生疑惑,宽阔的马路上,为何这个男人偏偏选择靠近自己?她不自觉地往路边靠了靠,想避开这个男人,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不安。
第二天,这个男人再次出现在同样的拐角处,依旧是那身深蓝色工作服,机油斑斑。他驾驶着那辆熟悉的二轮车,又一次向陈可涵驶来。这一次,男人突然转过头,对陈可涵露出了一个诡异的笑容。陈可涵的心猛地一沉,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但回到家里,陈可涵却选择保持沉默。她害怕自己的担忧只是多余的,不想让母亲刘慧珍为自己操心。她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下次一定要找到证据,然后告诉警察叔叔,让他们在附近巡逻。”然而,她又担心如果那个男人不再出现,警察会认为自己是在欺骗他们。这种矛盾的心理让陈可涵陷入了深深的纠结。
日复一日,那个男人如同幽灵般每天在那个拐角处出现,让陈可涵的恐惧与日俱增。每天放学经过那个拐角时,她的心都会提到嗓子眼儿,生怕那个男人会做出什么过分的举动。
放学后,陈可涵常常一个人躲在杂物间里偷偷哭泣。她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助,甚至想过拿刀与那个男人同归于尽。但她又害怕告诉刘慧珍后,母亲会觉得她小题大做。这些纠结和恐惧成了她初二那段时间挥之不去的阴影。
从那以后,陈可涵的眼里多了一丝仇恨和阴暗。她的眼神变得冷漠而锐利,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敌意。她开始变得叛逆,不再像过去那样温婉淑女,而是豪迈地走路,仿佛要用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将自己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