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回望人生路 > 第1章 我的外公外婆

第1章 我的外公外婆

湖南中部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县城,小县城东北方向以丘陵和平原为主,西南方则山峰连绵起伏,满山遍野都是竹林,盛产竹笋。每年清明前后,下一场雨,碧绿的春笋便纷纷破土而出,形成一片绿油油的世界,微风吹过竹林,竹叶摇曳生姿,身处其中,如临仙境。

我外公外婆就住在小县城城郊的大塘村,大塘村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是个物产丰富的村子,不但有成片的竹林,而且良田成片,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蜿蜒流过村里,大塘村离县城城区很近,走路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县政府。

我外公外婆是半路夫妻,都是再婚,但感情确不错,十分恩爱。我外公叫何新富,是土生土长的大塘村民,他十几岁的时候,父母双亡,两个姐姐远嫁,几年才能回来一次。我外婆叫杨云桂,是隔壁午田村的,午田村也是一个比较富饶的村庄,离大塘村有十多里地。

我外婆的大姨嫁到大塘村,外婆跟大姨感情好,小时候经常来大姨家玩。大姨有时候忙,就叫儿子陈三保带着外婆去村里玩,外婆从小就是美人胚子,眉眼十分秀气,很快就吸引了村里小伙伴的注意力,我外公就是其中之一。外公和陈三保是最好朋友,近水楼台先得月,外公很快成为外婆在大塘村最好的朋友。

外公比外婆大二、三岁,他事事都护着外婆,有好吃好玩的第一时间拿给外婆,外婆的大姨常常笑着说“新富这孩子对我们家云桂是真的好,可惜我们家云桂早早已经订了亲,要不长大了嫁给新富也不错”。外公每每听到这话,神情就黯淡下来。

外婆出身于普通农户,她是最小的,上面有三个姐姐和两个哥哥,家里虽然清贫,却温馨和睦。村里大户伍家的当家太太是外婆的远房表姑,膝下仅有一子,比外婆大五岁,伍家太太十分喜欢外婆,在外婆八岁的时候,便做主为他们订下了娃娃亲。

外婆十四、五岁之后,为了避嫌,就很少来大姨家了。外公经常偷偷跑去午田村看外婆,或者专程送点心给外婆吃,或者不打扰外婆,偷偷看外婆几眼就回来。陈三保取笑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我外公也不在意,依然隔三差五地找借口跑去午田村。

外婆十八岁那年,按照父母的意愿嫁进伍家,伍家姑爷原在省城读书后,后弃笔从戎,成亲时已是国民党的连长,伍家姑爷一表人材,与外婆站在一起,郎才女貌,很是般配。两年多后,外婆为伍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她的公公婆婆乐极了,对外婆另眼相看,宠爱有加。

外婆成亲那晚,外公喝得烂醉如泥,人事不省。陈三保担心他想不开,一直在身边陪着,外公睡到第二天中午才醒来,醒来之后对陈三保说“我没事,一切都过去了”。三个月后,外公离开村里,在县城一个豆腐作坊里做学徒。

一年后,外公匆匆和一个从北方逃荒过来的孤女成了亲,陈三保说外公之所以会和逃荒孤女成亲,是因为那个孤女与外婆有几分相似。孤女身体不好,时常病,外公便带着她回到大塘村里休养,虽然外公精心照顾孤女,但没几年,孤女还是病死了,给外公留下一个女儿,外公无心再娶,便守着女儿过日子。

外婆在伍家过了几年安稳的日子,可惜战争年代,世事动荡,外婆的安稳日子随着丈夫的战死而戛然而止。一九四四年,外婆的前夫在长沙大会战时战死,他是家里的独子,噩耗传来,外婆的公公婆婆悲痛欲绝,日夜相对而泣,不久就相继染病去世,偌大的家里只剩下外婆和她年仅五岁的儿子。

外婆夫家的叔伯族人见伍家只剩下孤儿寡母,便起了贪心,他们勾结外婆家里管家,连蒙带骗,不到一年时间,就将外婆手上的几十亩良田和几处宅院骗走了,将外婆母子俩赶到一处只有三间房的偏院居住。

外婆虽然痛恨夫家叔伯族人的无情无义,她一个弱女子,却又无可奈何。没有了田租收入,只能靠自己。她遣散了家里所有的佣人,在娘家哥哥姐姐的帮助下,种菜养鸡,帮人缝纫浆洗,收入勉强可让母子俩温饱。

一九四八年初,县城虽然还没解放,周边的村庄实际已被八路军控制,在八路军的组织下,各村的老百姓开始与村里的地主恶霸做斗争。外婆是地主家的媳妇,又是国民党连长的遗孀,虽然外婆一家从来没在村里做过什么横行霸道的坏事,而且现在也没落了,但还是在村里受到一些村民的各种刁难和白眼,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外公和外婆各自成亲后,没有任何联系,但外公心里从来没有放下过外婆。当他从陈三保那里得知外婆处境艰难后,心里很是心疼焦急。

他悄悄对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