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穿越人世间,一路狂飙 > 第213章 福利;抱怨(求订阅,10k)

第213章 福利;抱怨(求订阅,10k)

不了多久就熟了,捞到碗里浇上卤也就几分钟的时间。

适口嘛,这年头炖肉不像现在,那猪和后世的品种也不一样,后世的人不怎么喜欢吃肥的,所以肥肉不多。

而眼下这个年代,个顶个的没油水,就指着猪板油攒肥膘了,所以这猪是越肥越好,炖出来的卤汤配上面条,吃一碗,一天都不带饿的。

烂肉面的特点,不在肉,也不在面上,就在一个“烂”上。

这烂是一语双关,你可以理解成炖肉炖的时间长,肉已经被炖得没了魂儿,非常软烂了。

还有一个解释,说这肉不是好肉,是已接近变质腐烂的肉。

在没有食品安全管理的年代,店家,尤其是小饭馆,经常就在肉杠子收摊之前,把卖不出去的肉低价买回来炖成老汤,以备第二天做烂肉面。

烂肉面一般会用手擀面,大多是擀成细扁条的切面,这种面土话叫“白披儿”。

一大碗面在四两上下,再盛上老汤卤差不多就是一顿饭的量。

这盛卤里边也有学问,开始往碗里盛的几乎都是汤,并不带肉,最后一勺一般会带着几块碎肉,让主顾能看见有肉。

别看这不起眼的小手段,没有些日子功夫可是耍不成。

这种民间小吃看着简单,做起来挺麻烦的,尤其是炖,你得小火慢炖。

这年头可没有燃气灶,打开燃气灶就能做饭,现在都是用煤炉子做饭,不光得生火,烧的煤也得花不少钱。

一般人家跟家里倒腾多半天弄烂肉面,还不如上二荤铺吃一碗合算。

这种东西就有了一个非常贴切的称呼:穷人乐。

赵吉他们找了家面馆,不用怀疑,也是国营的,烂肉面是所有带肉的面中最便宜的,因此点的也最多,二两粮票加三毛钱就能换一碗,

赵吉二人走进去,交了粮票和钱,要了个靠边的位置,聊着天等候上面。

“赵哥,又让你破费了。”

“行了,别跟我客气,我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那也不好意思,改明儿我请你!”

“到时候再说。”

说实话,不同店铺卖的烂肉面都不一样。

以前卖烂肉面最常见的地方是二荤铺,可以视为低端的小饭馆,一般会有个门脸儿,经营的多是价格低廉的炒菜、面条主食等等,主顾也都是并不富裕的寻常百姓。

来二荤铺吃饭的,大多数是穷人,还有很多是重体力劳动者,“力巴儿”,说的就是这也可以叫样的人。

他们吃饭,往往偏重口儿,还得有油水,因为体力劳动会出很多汗,这就需要多补充盐,而吃不到油水,干活就没有劲儿,所以二荤铺的烂肉面一般都是又咸又辣又肥。

当然另一个原因是小饭馆为了节约成本,肉往往都是最便宜的,搞不好就是病猪肉或者变质的肉,重口味的汤能把肉的臭味压下去,让人吃不出来。

再有力巴儿一般饭量也大,一碗面往往不够,但又舍不得花钱再来一碗,就经常会从家里带个贴饼子窝头烙饼什么的,泡到面汤里就给吃了,汤要淡了他也没法泡饼吃;

最后就是店家耍的小心眼儿,汤咸了吃完肯定口渴,这时候主顾就会再叫碗茶水什么的,这也是要收费的。

而像这种国营饭店里的烂肉面就不这样了,力巴儿可是进不了这种地方的,就像《孔乙己》里,只有穿长衫的能到酒馆里坐着喝酒,短衣襟只能在外边站着喝。

能来国营饭店下馆子的,看上去都是体面人,虽然都没什么钱,可口袋里的银子总不似力巴儿那样拮据。

饭店里的烂肉面,肉多了些、面少了些、汤也淡了些。

肉不光多了,也不像二荤铺里卖的面,都是大肥膘囊膪,大多是看着舒服多的肉块。

一般体面人吃饭不会光要一碗面,还会有别的菜,面少一些就会多要几样。

汤淡了食客觉得口轻,会再要个菜就着吃,毕竟是体面人嘛。

赵吉就加了一份儿凉菜,饭店自己腌的小黄瓜,就着面条吃格外有味道。

“诶?赵哥,我跟你打听个事,你们招待所有没有个姓苗的姑娘?”

赵吉愣了下:

“确实有,叫苗淑芬。”

“对对对,就叫这名字,还真有啊。”

“咋了?能让你一个警察盯上,感觉不是啥好事!”

汪新失笑:

“那没有,是我爸一朋友,要给我介绍对象,就是这个苗淑芬,不过被我拒绝了!”

赵吉不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