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穿越人世间,一路狂飙 > 第218章 哈城;小二;老彭(求订阅,15k)

第218章 哈城;小二;老彭(求订阅,15k)

平线角、同心圆装饰…

装饰图案凸出墙面的尺寸较小,给人明显的平面化感觉。

往前走了一会儿,来到了一座精美的仿巴洛克式建筑前,跟秋林一样是中央大街上最早的建筑物之一。

其前身是霓虹商人水上多喜雄创办的松浦洋行,极具巴洛克特征的折中主义建筑,于1909年落成开业,现在是一座书店。

建筑采用砖混结构,地上5层。

下段的一二层作为基座,设大玻璃窗,创造强烈的商业氛围。

中段的三四层设小窗,与下段形成对比。

上段的第五层由檐口线、女儿墙、阁楼窗、坡屋顶、穹隆等构成屋顶阁楼层。

转角部分是整栋建筑的视觉中心和重点。

入口处踏步平易近人,与街道环境相适应;

二层以简洁的圆额矩形窗为主要特征,窗上刻划精致的线脚,窗两侧设置男女人像承托着弧形大阳台;

科林斯壁柱、倚角柱贯通三四层;

四层设精巧的小阳台,窗洞上饰有断折山花;

建筑顶层有半层阁楼层,覆以红色铁皮的孟莎屋顶开有老虎窗,与同样红色调的房融为一体。

半球形的文艺复兴式穹顶,端部却以类似俄罗斯式“洋葱头”顶作为结束,成为复合式穹顶。

作为一种重要的构图要素,穹顶成为中央大街建筑必不可少的谐调构件。

建筑西端的小阳台、科林斯壁柱、断折山花既与中部相呼应,又作为建筑的收束。

二楼转角处,原本有一对姿态优美的大理石人像柱,它们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两个擎天神,男的叫亚特拉斯,女的叫加里亚切德,这一典型的巴洛克象征手法为建筑增添了浪漫的气息。

可惜的是,雕像已经被毁,现在还未还原重塑,没能看到也挺遗憾。

再往前是万国洋行旧址,建筑主体后退成凹进式院落,以腰线划分上下层,底层开落地窗,屋檐上为古典式栏杆,屋顶冠以法式方座穹顶,外墙装饰简洁、线条流畅。

头顶上的建筑年份标明建于1922年,这里原为华夏大街商场,后称万国洋行。

建筑为二层砖混结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透过中部的楼梯,可以上到二楼,几十年前的二三十年代,二楼曾是有名的屋顶餐厅。

万国洋行对面的拉比诺维奇大楼曾是远东银行,建于1919年,三层砖混结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

建筑平面呈L型,底层采用落地窗,二至三层设有爱奥尼半圆壁柱,窗扇高大,设置均匀,上下窗间设有花饰,顶部设出挑深远的檐口,转角处上部设有圆形穹顶。

墙面小巧的弧形阳台,精致有趣。

位于中央大街与西五道街交汇处东北角的是犹太人大楼,四层砖木结构,建于1907年,原为二层,1915和1920年又先后扩建,折中主义建筑风格。

建筑以腰线分割,底层开大玻璃窗,墙体仿块石砌筑。

二、三层以壁柱强调竖向划分,屋顶采用阁楼式窗结合女儿墙组成孟莎式阁楼层。

三、金属栏杆的阳台精巧柔和,成为建筑的点睛之处。

在大楼靠南侧的地下室,还有一座哈城著名的西餐厅“塔道斯西餐厅”,以独特的高加索风味烤肉而驰名。

这家烤肉西餐馆当年在远东地区居民中家喻户晓,那时,哈尔滨有些地位、有些头脸的人士都以能在塔道斯宴请宾客为荣。

赵吉还挺想去尝尝的,可惜,餐厅刚刚经历风波,还未恢复营业。

走了一圈,终于来到最著名的马迭尔宾馆前,马迭尔是毛文,意为摩登的、时髦的、时兴的、现代的,音译“马迭尔”。

宾馆始建于1906年,1913年竣工,砖混结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起初由毛籍犹太人约瑟开斯普经营。

后世很多有关哈城的影视作品里都有它的影子,传统的梦莎屋顶,出挑着窄沿大拱弧的半圆状老虎窗,三三两两地相互绵连!

很难想象在一座建筑身上,竟能看出七八分雍容之姿!

四面女儿墙上满布着上百面大大小小的窗子,有椭圆形的也有半圆拱券形的,好似粼粼微波,泛漾着涟漪舒徐。

马迭尔宾馆的至高处,镶嵌着一枚璀璨的棕绿色穹顶!

远远地望去,恍惚是一名身着束腰晚礼服的少女,舞动着婀娜的腰肢与华贵的裙摆。

这群摆,是淋撒了马达加斯加绿宝石碎片的。

绮丽旖旎,揉碎了百载璀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