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穿越人世间,一路狂飙 > 第304章

第304章

折了之后,老陈灰头土脸说了句:拍电影嘛,首先是满足自己。

1988年老陈搬去丑国,当年母亲去世都没回来。

后来他又回到了戛纳,这次《霸王别姬》,金棕榈拿得硬气。

其实在纽约的时候,他就想明白了,尽管语言不是问题,但他创作的激情、系统与环境都在华夏,要还想拍电影,就得回华夏。

于是着急忙火回来,先拍了《边走边唱》,金棕榈提名,没中;紧接着《霸王别姬》,就成了影史经典。

还是那句话,这片是陈槐慨拍的,挂了儿子的名,这种传说基本当不得真,剧组那么多人,这要是真事儿能捂到现在才怪了。

但被指导了是肯定的,至于占了多少,是50%还是80%,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这片子是真的赚到。

全球十九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内地,4800万;丑国,520万美金;霓虹,1.79亿日元。

那可是1994年的内地电影市场的4800万。

老陈的爱好偶尔猜到观众的点子,观众是真买账。

反证就《荆轲刺秦王》,他倒是爱了,观众不干了。

老陈自己说他看不惯特效的那套,觉得太假,电影就该是2D的,没3D什么事儿,直到《道士下山》一投资人才扭转了他的看法,就一句话:你这不行啊,3D的票价贵啊!

那就说他的2D电影,各种外景都实搭。

其实文人没一个不想留点东西传世,电影要是不成……就留下点别的。

反正后来很多年的内地电影人,都得继续感谢老陈。

比如,在《妖猫传》的唐城之前,他就在衡店建过城——1996年,老陈说服来自中、日、美、法的投资商,投拍在他在脑中准备了8年的故事《荆轲刺秦王》,动工修了27殿秦王宫。

梅尔·吉布森还去探过班,海狸大叔算是见过世面的吧?

就这,看了秦王宫还直抽气:这外景修得比华纳整个片厂还大。就是让海狸大叔倒吸凉气的秦王宫,在未来的20年里,辅佐了500多部影视剧的诞生。

说回《荆轲刺秦王》,这部投资8000万的大作,票房只收回来1000万(内地血崩到只有200万)。

说亏得投资人妈都认不得也不为过。

当然现在口碑杀了一记回马枪就是另外的话题了,同样大院子弟出身、刚准备玩影视剧就接连被《鬼子来了》《荆轲刺秦王》亏到不行的王家老二给老陈总结了一下问题在哪:

可能因为它的创意,或者它的拍摄手法都是非常的超前,也非常的戏剧化,带有很强烈的导演个人风格,现在我们看起来它和市场之间是有一些矛盾的。

关于亏钱这事,鲈鱼曾经问过老陈夫妻,当然问得很委婉:导演您怎么看待票房。

他说得更委婉:我这人吧,善良,别人在你这投了钱,我就看不得人亏了。

对了,王家兄弟第三部电影终于赚了——冯裤子的《没完没了》,在丑国送外卖赚到“第一桶金”的王家老大说过,要不是冯裤子这把赚了,也许就没有后来的华亿了。

老陈彻底顺从了市场口味,或者说,他以为的市场口味。

结果一顶大帽子劈头盖脸地扣了过来:华语影坛最江郎才尽的人。

一直被说到《妖猫传》,在此之前除了纪录片,以及跟一堆名导合拍的短片集《十分钟年华老去》《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外,只有《和你在一起》《搜索》的评分过了7.0,其余不及格的不及格,扑了街的扑了街。

做导演的(哪怕是烂片导演),对差评当然都不忿。

哪怕脾气好到没法说的李桉,就自己憋火嘟哝,“讲我不好我就很不能苟同,生一肚子气”;

老辣如老谋子,干脆不理;火爆如冯裤子,直接开骂“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影评人,别TM现眼了”。

跟他们相比,老陈话就漂亮多了。

他执导的第二部电影《大阅兵》,被《洛杉矶时报》的影评人茜拉·本森批评是gay片儿,陈导隔空怼了句:影评家永远有一只创作者不具有的眼睛。

他唯一一次发了个大火,大概就“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那会儿,《无极》去柏林首映,在机场面对一帮记者,老陈怒叱: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隔几天专访,脾气收了收:我觉得这是根本丧失最基本道德底线的做法,所以,我并不震怒,我觉得好笑,我为他觉得很悲哀。他(居然)能这样做事情。

骂人都骂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