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尝到这道美食,感受其浓郁的香味和鲜美的口感。
同时,了解这道菜肴的历史和制作过程,也是一种了解马尔代夫文化和传统的方式。
总之,马尔代夫螃蟹咖喱是一道独特的美食佳肴,展现了当地的美食文化和传统。
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游客,都可以通过品尝这道美食,感受马尔代夫的独特魅力和饮食文化。
咖喱在印度洋美食文化中,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而各国对于咖喱的起源和使用,也都因为时间流逝有着不同说法。
Curry这个词被认为最早起源于泰米尔语的Kari,意思是“酱”。早在公元前2500年,考古学家在今巴基斯坦境内发现了姜和姜黄粉的残屑,说明那时有可能就有了今天咖喱的原型。
但那时的咖喱并没有辣椒以及黑胡椒,主要凭借姜提供辣度。
一直到16世纪葡萄牙舰队远征一路绕过非洲大陆,发现了神秘的印度,并占领了几个印度的城市,带走香料的同时也带来了原产于南美和墨西哥的辣椒。
从此印度的咖喱里开始有了辣椒。
但这并不是咖喱走向世界的黄金时期,真正让印度咖喱发扬光大的是英国。
17世纪英国占领了印度,并把咖喱带向了西方世界。
其实很多事物都是发源于亚洲,被欧洲人传播的。
英国人热爱咖喱,不仅把咖喱评为“国菜”,每年还有专门的“咖喱周”庆祝活动。
饮食文化中本来就有咖喱的地区或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像刚才提到的,咖喱从印巴地区发源,从周边依次说,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这些南亚地区咖喱风格和印度十分像。
往东推,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些东南亚地区的咖喱风格可以大致算成一派,配方里除了最基本的葱姜蒜三大件,一般还含有海鲜制品(鱼露或虾酱)、香茅、椰奶及青柠(或青柠叶)。
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咖喱中海鲜的成分一般更高。
漂在南部的小岛国斯里兰卡比较神奇,它可以算是南亚和东南亚咖喱的混血儿。
取各家之长,在印度咖喱的基础上加入东南亚烹饪中常见的食材椰子、香茅、再把汤汁略微变稀,基本就成为了斯里兰卡咖喱。
霓虹和棒子的咖喱是后来由英国间接传过去的,所以可以算是自成一派。
除了亚洲,世界其它地区也可以见到咖喱的身影,非洲的摩洛哥,埃塞俄比亚,太平洋岛国等等。
而东南亚咖喱的代表自然是泰国,首先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它比南亚咖喱稀很多,像是一碗浓汤。
常用到的调味料有:葱(主要是洋葱或红葱头)、高良姜\/山奈、蒜、香菜根或香菜籽,香茅,椰奶,鱼露或虾酱,辣椒或姜黄,酸角酱\/汁,青柠及青柠叶,孜然,九层塔。
黄咖喱,姜黄提供辣味,比较柔和的咖喱。
红咖喱,红辣椒提供辣味,从微辣到很辣不等。另外这其实是泰国最常见的一个基底咖喱,里面的原料通常根据喜好有所不同,菠萝、烤鸭、绿茄子、南瓜等等。
绿咖喱,青辣椒提供辣味,一般从中辣开始往上。
还有一种穆斯林风格变化而来的咖喱,和印度、巴基斯坦咖喱有相似之处,所以味道相对浓郁一些,酱汁也浓一些。
Panang curry:这是老挝传过来的咖喱类型,口味偏甜,大体上看和红咖喱很像,但是主要有两点不同,花生碎、青柠叶,所以整体来说算是味道比较柔和明快的红咖喱吧。
另外酱汁通常比红咖喱浓,所以一般是放在米饭旁边而不是单独一碗。
Gaeng Phed Ped Yang,以红咖喱为基底的其中一道。
而马来西亚一种独有的配米粉的汤式咖喱,叫叻沙,第一个字硬要念读“勒”的音。
洋葱、高良姜、蒜,香菜根、虾酱、辣椒、干虾米、姜黄粉,青柠汁,薄荷叶,味道淡的分别是桐树果,夏威夷果或腰果等果仁,将这些原料打成调味酱,放入锅中炒,之后再加入水或鸡高汤熬煮。
汤里一般会放入大虾和豆腐泡。
最后在略微烫过的米粉上放上豆芽、小葱、香菜,再浇上这个咖喱汤就好啦!
关于调料里的果仁啰嗦几句,这是这道菜最重要的一味原料,香辣的同时又不失柔和就全靠这些果仁了。
但是又不能用味道比较重的果仁比如花生核桃杏仁以防喧宾夺主。
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