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细节:凶手有一双柔软的手,不像是做粗活的农夫。
而正是这双柔软的手,亲手夺去了这些无辜女性的生命。
既然有了目击证人,河昇均便带着司机姜某,进行了整整一个月的嫌疑人大规模筛查。
警方调取了水原市超过15万名25~30岁男性居民的资料,并让姜某对着身份证照片逐一进行辨认。
可想而知,这种人海筛查战术,疏漏在所难免。
最后,司机只辨认出一人符合条件,而那人经调查也不是凶手。
案件再次走入死胡同。
一连串悬而未决的命案,引起了国民的愤怒,对警方无能的指责汹涌而来,不安的情绪也笼罩在每个人的头顶。
“下雨天不要穿红衣出门”、“有杀人魔在外游荡”等恐怖想象占据了人们的脑海,一时人心惶惶,家家门户紧闭。
“那时村子里谁敢出门啊,太可怕了。”
1990年的台安邑,因接连发生杀人案件,村里居民都陆续搬走了。
发生在1990年11月15日的第九起案件最为骇人听闻。
当时凶手时隔两年再次犯案,遇害的是一名14岁初中女学生金某。
回忆起受害者的惨状,河昇均至今咬牙切齿,怒不可遏。
金某被发现时同样没穿,手脚被绑在身后,被上衣和袜子勒死。
胸口还被凶手用小刀划出格子花纹,一共划了38道。
最残忍的是,通道里被塞进圆珠笔、钢勺、叉子等物件,而且,死者胃里还有未消化的食物,这意味着她在死前两小时内进食过。
在死者的书包里,确实有作为午饭的便当,但是到了放学时间,午饭应该早已消化完毕。
因此警方推测,凶手可能在书包里发现了吃剩的便当,然后强逼死者吃下去。
在警局服务了半辈子的河昇均,一共处理过292起杀人案件,大部分杀人犯在犯案后都会急忙逃离,只有华城案的凶手“在杀人之后,把断气的小孩弄得伤痕累累,真是超越常识的恶魔。”
河昇均更是毫不掩饰地直言,“如果被我抓到了,那么不用上法庭了,我会亲手解决他。”
可他没有想到,到了1991年,这起骇人听闻的连环杀人案却戛然而止。
共计10名女受害者遇害,除了第八起案件后来被证实是模仿作案之外,其余九起命案,据警方判断,应为同一人所为。
虽然手法不相同,凶手有一套特定的作案模式。
他一般潜伏在乡村小路边或稻田里,捕猎独身路过的女性。
凶手从不用另外的武器,而是使用受害者的丝袜、内衣、皮包带等将其手脚捆绑在身后,并实施犯罪,最后将其勒死。
至于凶手为何突然停止杀戮,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凶手可能已经死了,或者被抓进去了,当然,也有可能只是潜伏了起来。
但河昇均认为,只要凶手还活着,就不会停止杀人。他甚至隔空向凶手喊话:“我一定要见你一面,所以先不要死。”
随着时间的流逝,警方始终没能找到真凶,这起轰动全国的案件也就此不了了之,陷入时间的混沌之中。
除了个别当年的刑警,偶尔会翻开那浩繁的案件卷宗,念念不忘那未了的怨恨。
2006年,追诉期即将到期,刑警正在翻看当年的记录簿。
怀着当年的愤恨,河昇均一直没有放弃过追查此案。
至今,河昇均仍清清楚楚地记得受害者的姓名、年龄、遇害地点、周围环境以及遇害当天的天气情况。
只要一听说韩国某地发生了暴力事件,河昇均就会详细询问嫌疑犯的年龄、身高以及相貌特征。
但这些努力似乎都只是徒劳,真凶就如人间蒸发了一般,了无痕迹。
2006年,华城案追诉期限到期的同年,河昇均带着挫败感与愧疚感退休。
“虽然别人都认为我是忠实的刑警,但我觉得自己是失败的,刑警的任务不就是抓住犯人吗?”
自此以后,这起一直悬而未决的连环杀人案件,逐渐被人们淡忘,淹没在现代化建设的轰隆声中。
而当年第二次案发地点现状,田地上建起了高架桥,桥边也在进行土地开发。
而对于受害者家属以及警察来说,此案始终是心中隐隐作痛的一根刺。
2003年,电影《杀人回忆》上映,河昇均从片名开始就感到不满:
“对于10条无辜的生命和他们的家属,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