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宛城重生,我助皇叔定江山 > 第4章 兵戈祸舛心茫然

第4章 兵戈祸舛心茫然

“军师,这回可真是叫曹操吃了一大吓啊。”一旁的张绣在摇曳的火光映衬下,显得格外兴奋。

不出公孙默所料,张绣骑兵在穿过后营时的起事,曹军根本毫无准备。近半数的后营曹军在睡梦中就丢了性命。而仓促起身的曹军抵抗,也不过是聊尽人事罢了,根本当不得西凉铁骑的冲杀。

身陷重围的曹昂面对潮水般的围兵毫无惧色,而是退到了营垒高地上,张弓搭箭射落数员骑兵,甚至还包括胡车儿麾下的一个百夫长,直到最后箭矢发尽,曹昂才身中数创力竭而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公孙默在唆使张绣发兵前,早就打听清楚了曹营的东南西北,曹家长公子曹昂作为曹操悉心栽培的接班人,正是被安插在后营总领辎重,显然是老子曹操的刻意关照,希望给宝贝儿子在后勤部门镀个金,方便日后接班。

然而作为蜀汉拥趸的公孙默,显然有心在这个异世界为皇叔助力。那么自己兴复汉室的第一步,就是要致曹昂于死地。

众所周知,曹丕作为曹魏政权二代目接班人,在历史上向来口碑毁誉参半,不少人都认为这只不过是个碌碌无为的纨绔人物。

相反,宛城之役舍生取义的曹昂名声则相当得体,不少历史爱好者都认为,若是智勇双全的曹昂上位,只怕其治下的曹魏帝国将是另一番别开生面。

为了保证皇叔日后的逐鹿中原,公孙默当然不能留下曹昂这个未来可期的“储君”给皇叔添堵,必将除之而后快。

因此公孙默在兵力布置上,将张绣麾下最为精锐的轻骑全数分派向曹昂一营,为的就是要让曹昂喋血沙场,决不能让其走马脱身。

曹家长公子的死于非命,就当是这趟穿越之行开篇的血腥彩蛋。

但是由于公孙默对战事的介入引导,事态走势还是发生了些许出入。在他的建议下,张绣将攻略重心摆在了北营,以至于中军大营的曹操步兵且战且退突围而去,原本殁于战阵的曹安民和典韦,都得以全身而退。

“回禀将军,战场已清点完毕。曹军共抛尸四千五百余人,生擒俘虏三百八十七人。缴获曹军粮草一万斛稻谷,曹军遗弃甲胄弓刃另计。”胡车儿派来的传令兵如是说道。

公孙默听着这番竹筒倒豆子的盘点,心里的算盘打的噼啪响。此役曹军辎重粮草被付之一炬,约半数囤粮都在夜袭中焚毁殆尽,剩下这四千斛稻谷,还是张绣兵士退敌后从残烬中抢救出来的战利,东汉的斛是体积单位,而非重量单位,一斛稻谷大约相当于现代的五十斤重量,这二十万斤稻谷,也就紧紧巴巴的够张绣的一万人吃上个大半个月,聊胜于无续个命而已。

“此番能够退敌,文和兄锦囊妙计居功至伟,来,当与军师浮一大白。”张绣冲着旁边招了招手,侍卫不知从哪个角落搬来了一坛酒,斟上了两碗恭恭敬敬的递给了张绣和公孙默。

不管怎么样,这一仗终归是胜了。

眼下战场已打扫完毕,依照西凉胡风,每次凯旋后,将卒们都会围绕篝火庆功豪饮。眼下的一万将士除了在外围警戒站岗的游哨,悉数聚集在这一片旷野坦原中。以十人为一丛围绕在了篝火旁,篝火上架起了或牛肉或羊肉的烤炙,时不时有士兵掏出腰刀在烤架上刓下一块肥瘦相间的肉块,塞进嘴里便是一通朵颐。初夏的晚风习习如梭,火光的斑斓将每个人的面孔都映衬着婆娑跳曳。

“大风起。”随着张绣的一声亢喝,围绕在篝火旁的万余军兵呼应道“风起”,不约而同的轰然起身,远远看去,让公孙默想起了足球比赛中,观众席上起起落落的人浪。

“干了。”言毕,张绣带头把手中的烈酒一饮而尽,万千将士也循例长鲸饮川。公孙默素来不饮酒,但面对如此动容的场景,也只能入乡随俗的汩汩而下。烈酒入喉入腹,在胸腔中仿佛燃起了熊熊烈火一般烧灼穿肠。

“大家静一静,此役我军能够以少胜多,全赖军师奇策之谋。”说完张绣“噌”的一声将剑拔了出来振臂指天。张绣的这个动作,无疑将本就热烈的情绪彻底点燃。剑在中国古代冷兵器中的人气极高,但究其实际,其装饰意义远大于实战意义,两面开刃的结构虽然扩大了杀伤面,但在战场上的兵器交抵中也更容易折断,很多时候是作为名门贵胄的身份象征。比如面对荆轲刺杀的秦始皇,临危之下居然都拔不出自己的佩剑。

西凉军士当然不可能人人拥有佩剑,只能将自己的腰刀拔了出来,又或者是高举起手上的长槊呼应张绣,大家群情激昂的吆喝着什么,显然是在向公孙默致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