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宛城重生,我助皇叔定江山 > 第14章 嫡庶之争纷乱局

第14章 嫡庶之争纷乱局

与刘琦伊籍分手后,公孙默和伍复跟着刘府的管家前往住处,一路上公孙默还试图记下路线,不过拐了三四个弯后就彻底晕头转向,绕过九曲十八弯的亭台楼阁,才终于走到了一个院落,院落牌匾上写了三个字“远人阁”,看来这就是荆州的“国宾馆”。

这个院落不算大,正中间植了一个伞盖如云的枇杷树,公孙默也想不通为啥不种科迎客松啥的,非得搞个果树,公孙默不禁轻声念了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军师,你说啥?”

公孙默只是轻轻的摇了摇头,显然不想纠缠这个话题,总不能告诉伍复这诗的意思是,我老婆死了我去种果树吧。

“两位请。”管家把公孙默领到了客房门前,门上写着“乙”和“丙”,左边的甲字号客房显然有人入住。

“谢过家老。”

送走管家后,公孙默伍复里里外外打量了下厢房,只能说荆州人生活确实是小资的可以,光是里面清一色的黄花梨木家具,端的就是个价格不菲,比昨天的客栈强到不知道哪里去。

“啧啧,真是开眼了啊。”

“见识少了吧伍复,当年我在长安那会儿,李傕郭汜他们的行宫,可比这富丽堂皇多了。”公孙默也是信口开河的装逼,那会儿都还没穿越,在个屁的长安,21世纪时的公孙默都没去过西安。不过反正伍复也不晓得自己底细,这吹牛不打草稿的瞎话伍复也是深信不疑。

两人在厢房里有一搭没一搭扯起了家常,伍复出自西凉蛮荒,聊起家乡的风土人情也是侃侃而谈,两人一边就着桌上的小吃,一边天南海北的聊了起来,直到旁边的厢房传来了开门声,茶话会才戛然而止,想必是隔壁的住客回来了。

公孙默非常好奇隔壁住的是谁,既然和自己一样下榻在这“远人阁”,那么是其他领主派来的使节概率极大。当然,公孙默不能直接去敲门自报家门,那就真蠢出天际了,只能旁敲侧击去打听来历。

没过一会儿,下人上来把晚饭送来,不得不说刘表的待客礼数着实周全,食盒中四荤四素菜色相当丰盛,吃的公孙默伍复满嘴流油。

正当两人打着饱嗝意犹未尽的时候,有人轻轻的敲了敲门。

公孙默原以为是下人来收拾食盒了,便喊了句“进来”,没想到进来的却是刘琦和伊籍。

“招待不周,还望二位见谅。”进屋后的刘琦看到桌上两份残羹食盒,例行公事的客套了一下。

“哪里哪里,阁下东道照拂如此周全,我等实在受宠若惊,二位请坐。”

无事不登三宝殿,公孙默当然知道,刘琦伊籍大晚上心血来潮前来造访,肯定不会是闲着无聊吹水的。果然,落座后的伊籍不经意的瞥了伍复一眼并未做声,而人小鬼大的伍复也心照不宣,把桌上的狼藉收拾妥当后,随即蹑手蹑脚的把房门掩上离开。

“公子,眼下已无六耳,敢问有何见教。”

“文和先生快人快语,我也就开门见山了。今日政会庭争,阁下可见我荆州庙堂阀系林立,合力之艰。吾虽名为荆州世子,然自胞弟刘琮出生后,废长立幼之议便不绝于耳。外有蔡瑁张允之流乱政佞上,内有蔡氏女流之辈谄言惑塞家父视听,实不相瞒,琦虽身为长嫡,但实在是如履薄冰,身处累卵之境。”

“荆州庙堂之昏朽,诩也有所耳闻,今日一见,方知公子存身之艰。然诩不过一介外身之人,纵然有心助公子一臂之力,实在是无从着力。”公孙默的意思也很清楚,你刘琦这个长子确实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不是我想袖手旁观,而是你到底打的什么算盘,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

“刘琮一党在庙堂盘根错节,已成勾结之势,纵然有马氏霍氏等家族撑持,也实在是杯水车薪。现州牧年事已高,处事失虑寡断,对蔡氏偏听偏信,若一日垂危,安之不会陷入齐桓公竖刁易牙之患。”公孙默也理解,这种臧否刘表的话,显然只能让刘琦党的伊籍充当嘴替,要从儿子刘琦嘴里说出来多少有点大不孝。

“既然人事难以与蔡瑁等人争魁,阁下的意思是?”

“兵谏。”

虽然这两个字伊籍肯定已经酝酿了很久,但真把这大逆不道说出口,显然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牙缝里迸出这两个字后,显然就连伊籍都如释重负的吁了口气。

“长公子是想借助建忠将军的外兵弹压庙堂异己?”既然人家把话都说的这么露骨,自己再揣着明白装糊涂也没啥意义。

“吾等深知文和先生乃张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