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正在马匹旁挂上行囊的伍复,公孙默心里浮起一阵不安。
这趟出行,原本张绣要派一百甲士护送公孙默,但盘算了一番还是作罢了。毕竟这趟外交会晤不能走漏了风声,阵仗太大容易节外生枝,带一百个人浩浩荡荡太过招摇,而且曹操袁术如果真要截杀,这点人手屁用不顶。另一方面,从宛城奔赴小沛,直线距离约八百五十里,折合成公里五百五十里,光是这一百人的粮草想想就要带多少?反复思忖后,公孙默还是决定就带个伍复和魏延,就魏延那身手,寻常三五个毛贼根本不在话下。
“文和,此事干系重大,便托付给你了,希望你马到成功。”
“身受重任,不敢怠慢,在下必当竭力,不负将军所托。”公孙默魏延伍复向送别的张绣行了一礼,便扭头出发了。
公孙默三人总共带了六匹马,毕竟干粮兵器不老少,路途又远,如果全挂在马匹上太过吃重,估计一天都骑不了几里路,一人得带一匹备马。
“我的别驾大人哎,跟着你真是脑袋别裤腰带上啊,前些日子碰上蔡瑁的荆轲刺秦,这回路上我看也顺当不了。”
“你个伍复啊,还好意思叫唤,要不是和我出来走一遭,你能混到这芝麻官吗?你要不肯吃这苦,现在我就给你送回去,下次曹操再杀来南阳,第一个把你往前线送去当炮灰。”
“哎,别介别介,我就那么一说,军师你咋还开不起玩笑呢。”虽然明面上伍复年纪比贾诩小上快两轮,但公孙默的实际年纪甚至比伍复还要小,两个同龄人聊起来甚是随性,公孙默也没啥架子。
“别驾,我们今晚应该能到复阳过夜吧?明天起早点赶路进入豫州。”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穿上了张绣军配发的盔甲,整个人也神采光鲜了起来。
“嗯,宛城到复阳几十里路,今天消消停停也能到了,明天可得受累了。”
从宛城到隔壁豫州,总共有三条驰道,北面的两条是一条经过鲁阳,一条经过叶县,你要问这两条路为什么公孙默不选,答案很简单,这两条驰道直接穿过颍川,下车就是许都,这和去向曹操自首有啥区别。
相反走南边的复阳平春一线的驰道,则可以从南线的江夏郡和汝南郡的交界线上进入豫州,虽然里程比直走远了不少,但至少消停一些,当然这也不是说这条绕远的弓背就高枕无忧,毕竟这一带也是江东和刘表反复拉锯的阵线,因此魏延才会说今晚在复阳过夜后,明天要一鼓作气赶到豫州境内,为了就是避免节外生枝。
下午申时刚过,三人就已披着霞光进入了复阳城,复阳虽然没有遭遇兵灾之祸,不过毕竟只是一座四线小城,公孙默三人晚上落脚的客栈都是黑灯瞎火的没几个人住,让公孙默想起了小时候镇上那无人问津的小招待所。
第二天卯时刚过,三人便起床出发了,一路上纵马狂奔倒也算顺坦,下午就已经穿过江夏郡越过了荒芜的界碑,进入了豫州境内。
到了豫州境内,三个人的神经瞬间紧张了起来,毕竟这里名义上就是曹操的地盘,生怕一个不开眼被对方逮个正着。
一路上的种种迹象也证明,他们的担心并不多余。驰道旁边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食灶余烬,显然是附近时常有曹操的小股巡逻骑兵扎营。
“文和兄,此地不宜久留,万一遭遇大队骑兵,我们只能束手就擒。”
“是啊军师,这大路应该是走不得了,太醒目了,不妨我们从小路绕一下吧。”
“也好,如果今天赶不到下一个聚落,不妨就在野外露宿一宿吧。”
“文和兄,你们先走马上小路,我垫后,防止这三匹副马跑散了。”
正当三人准备转道时,从前方官道的拐角处远远传来了一阵马蹄奔腾,直踏公孙默心头。
怕什么来什么,真是出门见鬼了。
“不好,不知道是什么来路。”没怎么见过阵仗的伍复最先慌了神,甚至想拉开马头回头跑去。
“冷静点,立住马头,下马与其周旋,千万不可慌不择路。”
魏延这话说的没错,这官道一马平川,根本无处遁形,现在夺路而逃就等于不打自招,对面看着架势数十轻骑,这三个人大包小包六匹马,怎么也甩不掉对方的。
三人下马后,魏延赶紧钻到旁边灌木丛里,把身上甲胄脱了下来,公孙默一瞬间就明白了他的用意,魏延身上的盔甲一看就是兵家样式,对方看一眼就晓得是行伍之人,到时只怕说破大天也没用。
但是即便魏延换上了便服,公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