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宛城重生,我助皇叔定江山 > 第34章 绸缪锦囊解困围(一)

第34章 绸缪锦囊解困围(一)

公孙默并没有因为与刘备之间的相谈甚欢就昏了头脑,他知道自己此行有任在身,把刘备怎么安全的带出小沛才是王道。而此时纠葛甚多,大体难点有三:

其一、如何摆脱吕布军纠缠。按理来说,吕布对刘备应当是来去自便的态度,毕竟当初就是他把刘备从下邳撵出去的,况且刘备西去荆州,和吕布之间也并不会有直接的利害冲突,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刘备要真是铁了心走,似乎吕布应当也不会介怀。

当然谁也不是吕布肚子里的蛔虫,保不齐吕布就不像把刘备这个貌合神离的盟友放跑,更为致命的一点是兵种属性相克,吕布麾下清一色的并州铁骑,若是刘备步卒离开小沛作为掩护,在行军途中被吕布骑兵赶上,马上就是一出吊打。

其二、淮南袁术该当如何应对?相比吕布追击与否的不确定性,和袁术的摩擦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袁术早在兴平年间和刘备就龃龉不断,双方这两年间小仗就没停过。袁术的大本营九江更是和小沛紧邻,刘备绝不可能躲过袁术的斥候脱身,届时双方若是发生缠斗,只怕也是夜长梦多。

其三、穿越豫州时,十有八九要和曹军先锋遭遇。曹操的立场和吕布大体相同,毕竟在宛城大败后,曹操已经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了东侧的吕布,以及北面的袁绍,对荆州应当是隔岸观火的态度,刘备入荆,其实是变相的削弱了徐州的防务,应该是正中下怀。

但这就和对吕布的剖析一样,曹操的动作也是个薛定谔的模式,完全吃不准他会不会介入,为保完全,务必要做好他会进行截杀的准备。

除了上述三大症结外,还有一些琐碎问题需要兼顾,比如小沛百姓是否要随行?辎重粮草如何携带?凡此种种,都是要上心的细节,哪个环节出了岔子都吃不了兜着走。

厘清思路后,公孙默便正式的修书一封让舍馆家老转交给刘备,请求当面磋商具体事宜。公孙默当然也可以选择让人捎个口信,但他就是要用公文上书,让刘备明白兹事体大,怠慢不得。

果然,家老走了不过半个时辰就带回了刘备的回话,只见手谕上不过四个字:夜来偏厅。

用完晚膳后,公孙默便跟着恭候在一旁的家老随行,刘备没有选择在主厅商议而选择在偏厅,无疑一是为了保密,二也是一种推心置腹的表现,向公孙默强调现在大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走进偏厅后,就着烛光打量了一圈,这回小沛文武要员悉数出席,武有关羽张飞陈到。文有陈群孙乾简雍糜竺,糜竺旁边还坐了一个五官和糜竺神似的青年,想必就是糜芳了。

“今日会商要的便是人人说话,各位若有疑窦,尽可垂询文和先生。”刘备一改前日酒席上的狂狷之态,眼下则是一脸肃然。

“诸位,此事由我一手联结,吾便作砖石引玉之言了。眼下要害有三,吕布袁术曹操,诸位以为然否?”

眼看众人微微颔首没有异议,公孙默继续侃侃而谈。

“先说吕布,吕布此等忘恩负义之人,与刘使君必不能存,但要说会阻挠我等,我看未必。此人自入驻下邳以来,向来视小沛为其禁脔,据我所知,先前他多次试图派高顺前来小沛协防,我等若弃城而去,当是正中下怀。”

“先生此说,未免太过牵强,万一失算,吕布追击我部,那该如何是好?”糜竺显然并没有被公孙默的开场白说服。

“子仲所言极是,人心难测,这三姓家奴未必就会如此顺遂。我意,明日起小沛派数拨使者前往下邳,向吕布讨要过冬军服以及柴碳,给其以我军要在小沛过冬的假象,以麻痹其心。其二,就要烦请子仲费心了?”

“先生吩咐,但说无妨。”

“旁边这位可是子仲手足?”

“好眼力,正是家弟糜芳,糜子方。”

“见过,子仲出生东海,先前忧心若一朝离去,乡土何为。我意,可留令弟子方留守东海家业。并且刘使君离城前,有劳子方在东海煽动起事,届时吕布后院失火手忙脚乱,即便发现小沛有异,想必也是分身乏术。”

“先生计是好计,只是。。。。”

“只是担心令弟安危么?”公孙默微微一笑。

“然也。”

“子仲不必多虑,糜氏作为乡绅,在东海素有根基,吕布这等舶来蛮子,纵然染指东海,也离不开糜氏撑持,子方断无性命之忧。”

公孙默让糜芳留守东海郡,肯定是有自己的私心。毕竟糜芳在正史中把二爷坑的那叫一个体无完肤,丢了荆州这口锅,无论如何糜芳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