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作为大公子的我,被我妹妹绑架了 > 第34章 星合

第34章 星合

李楠枫在自己的工位上坐定。按照星合集团的规定,只有总监及以上职位的领导才有独立的办公室,而基层的管理者则必须要和员工坐在一起。和普通员工相比,这些所谓的“管理者”——组长、经理之类——的唯一特权,就是可以选择一个靠窗的座位,这里远离过道,空气清新,同时活动的范围还更大一些。

但对李楠枫所在的小组来说,这唯一的特权他也享受不到,因为他们三个人被挤在了一个狭小的角落里,不仅不靠窗,离电梯还特别近,平常办公时的杂音都比其他区域要大。根据刘慕白偷偷给李楠枫透露的秘密,本身东南亚市场就没人愿意做,这里客单价不高,条件也不好,而且很多国家英语都不是通用语言,往往费心费力跟了很久的项目,到最后也没个下文。刘慕白刚来公司不久,已经熬走了三位组长,李楠枫是第四个。说这些的时候,刘慕白的话语里充满了同情。

李楠枫也通过刘慕白对公司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公司主要分成三个事业部和若干个职能支撑部门,最大的事业部叫国内业务事业部,当年星合集团就从国内的企业咨询业务开始起家,现在许多国内500强企业都是他们的固定客户,每年仅仅靠这些稳定的客群来源就能够有不错的收入,但是近年来,随着类似的公司——比如流光集团——的不断崛起,这类客户的流失率也在逐年攀升,所以虽然业绩最好、规模最大,但是压力同样大的惊人。

其次就是现在李楠枫所处的海外业务事业部,这个事业部曾经是李忠石最得意的部门,但是三年前的一场“浩劫”,让星合集团的海外业务几乎要从零开始重新抓起。整个事业部在顾珊珊的强压式领导下,倒也做出了一些成绩,然而和流光集团比还远远不够。集团这才发现,相比同流光集团抢客户,抓还未开发的蓝海市场才是更为重要、也更为现实的一个路径。刘慕白就是那个时候加入的公司,分到了东南亚小组。

除了这两个主要业务之外,星合集团内还有一个“综合业务事业部”,这里主要承担的是一些非咨询业务,诸如财务审计、税务咨询等等,业务规模庞大,人也不少,但是一般做的都是短线业务,收入和利润都不高。但是这个事业部有一个特点:年轻化,从领导到普通员工的平均年龄甚至30岁都不到。因为没有业绩压力,这个事业部从上到下都洋溢着非常轻松的氛围,足可见这个业务有多么吸引年轻人的青睐。

在三个事业部之外,流光集团还有诸如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法务部、后勤部等等一系列职能部门,各部门的业务范畴划分得非常细致,基本上所有能想到的部门全都设立到位了。

“那集团的领导层是怎么设置的?”李楠枫问道。

刘慕白看着李楠枫,没有说话。李楠枫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问道:

“是我问错了吗?”

刘慕白说:

“从来没有哪个组长关心过领导层的问题,我在想你是不是把我们这份工作想得太简单了……”

李楠枫连忙编了个理由:

“我这不是想多了解下我们集团嘛,万一我爸问起来,我一问三不知,岂不是要出大问题。你就当帮我一个忙吧。”

这个理由骗别人不一定可行,但是唬住刘慕白足够了。他打开了一个visio页面,现场给李楠枫画了一张示意图,边画边介绍:

“集团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股东大会,这个不用我多说,李总你从国外回来的当然知道,我相信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在股东大会拥有公司的最高决策权这一点上是没有分歧的……”

“股东大会就不用介绍了,从董事会开始说起吧。”李楠枫被他絮絮叨叨的性格弄得有些不耐烦了。

刘慕白新建了一个页面,加快了语速说道:“董事会总共七个人,李总你的父亲是董事长,另外三个事业部的总经理——也是我们集团的三个副总裁——也各担任一个董事席位,这就是四个。”他喝了一口水,然后接着说道:

“之前公司发展的比较快,吸收了两个投资机构,虽然现在机构已经赚了一笔钱顺利退出了,不过这俩机构的人还在,就是三个独立董事中的两个。他们说是独立董事,不过因为和你……和李董事长关系好,所以基本上都是同一号人。”

“至于最后一个独立董事,这个人叫于世辉,是本市大学的会计学教授。虽说聘请一个有会计背景的人当独立董事,也是有关部门的要求,但是之所以把这个人单独拿出来,是因为他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刘慕白有些神秘地说,“这个人每次开董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