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岔开她的心中思念,安定她的情绪,她侧身拍着丹丹的手臂说道:“丹丹!想家了吧?“丹丹迎着李大婶的目光,轻轻摆了摆头,表示没有其事。李大婶见她情绪不错,精神也好,眼色就能表明。她心中一动,也很精神,于是说道:“丹丹!忘了问,你家有几口人?爸爸妈妈都在干啥?“丹丹看着李大婶,轻轻笑了笑,回答着。
丹丹家共有五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自己。爸爸苏明扬,五十有余,供职于本县食品公司。妈妈刘晓兰,四十八岁,在县蔬菜公司上班。哥哥苏小力在运输公司上班,姐姐苏小鑫也是下乡锻炼后,去年应召回城的,现在饮食服务公司。除我下乡之外,全家都是自食其力有班上的劳动者。说到此,丹丹拉着李大婶的手拍打着,嗲嗔地凑近她的耳旁说道:“妈妈!俺家就五口人。“
李大婶一阵欣喜,侧身双手捧着她的脸,顶着额头笑道:“丹丹!我的好女儿,你家不简单哪!全家都是旱涝保收的工人阶级,是我们这穷山僻岭的乡巴佬,望之莫及,好生眼馋羡慕啊!“接着还说道:“像我们这乡里人,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风里来雨里去,水里一脚泥里一脚,一年收获的粮食,交足国家公粮统购,社员的生活还有饥不裹腹的,正二月仍有断勺的呢!你说城乡差别大不大?乡村人羡不羡慕城里人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丹丹顺着李大婶的话一阵思量,眼下农村社员群众的生活环境,确实如此,令人堪忧。城里乡村隔着一条深深的鸿沟,高瞻远瞩的毛主席,已经看到了这个差距并正在谋略和添补措施,使其慢慢缩小而最后消除鸿沟。知识青年下乡接受再教育,就是良好的举措,能说日子不会逐渐好转?环境会越来越好么!丹丹深情地赞叹着。李大婶接过丹丹的话,继续说:“好日子靠奋斗!伟大领袖毛主席确实英明!我这旧社会过来的人最有发言权。旧社会不管民众死活,苛捐杂税满天飞,压死人。现在党的政策多得民心,惠及大家,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时光,搞好生产,增产增收,共同过上好日子!“听着李大婶的激情言语,丹丹打心里敬佩不已。李大婶和丹丹只顾摆谈,越说越有精神,咋不见玲玲接嘴呢?这就奇怪了!她嘴里念叨着。转眼见玲玲双臂伏在桌子上,睡着了。此时已经进入了梦乡,并伴有轻微的鼾声,并且越来越大。真有点笑人!李大婶心中一乐:我们拉家常摆得津津乐道,你却在此赶老虎(鼾声)!她站起身双手“啪啪“拍着玲玲的双肩,嗔道:“玲玲快起床,天都大亮了!“从梦中惊醒的玲玲,真以为天亮了?她伸着懒腰站起身,见妈妈满脸堆笑,知道是在哄自己。转身望着丹丹含羞似的笑笑,又将目光转向李大婶,脸一红,扑上前双臂抱住她的头,伏在她肩上娇嗔道:“妈...妈!“丹丹转眼看到玲玲那个撒娇、亲热劲,好生羡慕啊!心中由衷地升腾起一股对妈妈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尽管分别才十几个小时,此时犹如时隔三秋,心中似婴儿般思念着妈妈。她长长地一声叹息:世上只有妈妈好!
“丹丹!“李大婶抬头见丹丹十分窘迫地低着头,晓得她想妈妈了。她伸手一下將丹丹搂在一起,安慰道:“丹丹!想妈妈了?“丹丹抬头苦笑了一下,又低下头。李大婶左手推开玲玲,右手拍着丹丹,告诫般说道:“丹丹!夜深了,睡吧!明天也该请示队长出工了!“
“嗯!“丹丹迎着李大婶点了点头。夜晚,她躺在床上,虽然已是深夜,反倒沒了瞌睡,怎么也无法入眠,双眼发涩却很精神。丹丹清楚是自己兴奋想妈妈了!想起妈妈的嘱托,告诫,此时犹如在耳边:丹丹啦!到了农村就要以生产队为家,社员群众就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要像在家听父母的话一样,听从他们的指导,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种植技术,不懂就问,当好一代新型农民。满脑子的记忆,更是她意味深长,辗转难眠煎熬着,不知过了多久,总算迷迷糊糊睡着了。
这时,她耳边响起了说话声,好像在喊自己:“丹丹!丹丹!“丹丹不已为然,犹如在家一样。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娃爱幺儿!在多子女的时期,幺女一样讨人喜欢。丹丹在家最小,淘气惯了,虽然初中刚毕业,一样讨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喜欢,谁叫她最小!全家人对她总是惯着,让着。即是毕业呆在家里,她也来去自由,家里杂活再忙,丹丹无兴趣动手帮忙,也沒有哪个支使她。不定日时哥哥姐姐,上早班买回的早点,自然想到她的一份呢!偶尔妈妈早上八点离家,催她起床时,她总是揉着悻讼的眼睛,伸着懒腰:“嗯!再睡一会!
丹丹一阵欣喜,又问道:“那德旺哥呢?“她的心意是,德福哥一时半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