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姚广孝演义 > 第一回

第一回

元顺帝至顺二年(1333),妥懽帖睦尔继皇帝位,史称顺帝。

顺帝继位初,尚有雄心中兴大元。当时南方的苗部、北方的蒙古部均发生叛乱,他倾全国之兵力,去剿平两股叛逆,发誓维护元朝统治,改年号为元统。可是,天不佑元,元统二年(1334),国内几处发生天灾,国家捐税不继,国库空虚,几处地方官上表请求蠲免地赋,顺帝不允。

长洲(今苏州)一带春季蝗灾严重,秋季颗粒不收,可是官府征敛如常,不少农户只得乞讨度日。

尚能生活无忧的,只有少数非农户人家。长洲境内有个姚家庄,庄中有个郎中叫姚长林。姚家世代为医,至姚长林接替父亲行医,医术更精。因其超凡入圣、妙手回春,就医者络绎道路、充盈庭堂。虽然姚家医病廉资,而且对过贫者施医舍药,但每日收入仍足可使数口之家不忧衣食。

这一年姚家有两喜。一是姚长林治愈了乡宦韩于冰的难症。韩于冰是苏皖名士范常的朋友,范常与长洲知府黄碧是同学。韩于冰托范常求黄碧给姚长林送了一块旌扬医术的大匾。匾宽二尺余,长五尺,中间雕着“起死回生”四个大字和长洲知府的落款。蓝色底面,红字金勒,庄重典雅,悬在中庭门楣之上,满院生辉,从此就医者更多。二是姚长林之妻林氏喜得贵子。原来姚长林年过四十,还没有子女于膝下承欢。姚家几世人丁稀少,姚长林夫妻恐怕香烟不继,甚是忧愁。为此林氏到处烧香许愿,祈求神佛保佑怀孕生儿。可是上天终不佑下民,林氏几年求神拜佛毫无效应。后来,还是姚长林搜集了几个治妇女不孕症的良方,参考这几个方子配了一剂药,给林氏吃了,林氏才怀了孕,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宁馨。但姚长林夫妻盼女更盼儿,林氏夫人在连用姚长林的药之后,不孕症治愈,宁馨出生后三年,林氏又十月怀胎,产下一个男婴。这个男婴体壮个大,明眸深目,幼时即有沉鸷之相。姚长林之父姚增年八十,尚健在,老人不仅精医,而且通相术,看了婴儿相貌后,道:“这个孩子恐怕性格会太过沉静偏执,就取名广孝吧。希望他长大心胸开阔,性情温顺。”

姚长林夫妇家道殷实,不愁生计,把一双儿女当作一双明珠,加意育养。姚长林行医后,姚增就颐养天年,以教孙子、孙女读书为务。

宁馨和广孝都非常聪明。广孝聪慧尤甚,四岁跟祖父读书,七岁就能背诗百首。一天,他对祖父说:“李白‘五岁诵六甲’,杜甫‘七岁能文章,作诗咏凤凰’,我今年七岁了,我也作一首诗给爷爷看。”

祖父喜道:“好小子,你也要咏凤凰吗?”

小广孝道:“我才不咏凤凰呢,我要咏大鹏。它能搏击云涛,扶摇冲天,展翅万里。”

宁馨道:“你别自吹。我看大鹏不能展翅万里,你的话倒是一口万里。”

小广孝也不和姐姐争辩,铺了纸,提笔从盒中蘸墨,写了一首小诗。字不遒劲,但笔画清楚,骨架方正。祖父拿起纸看,见上面写道:“一飞冲九天,双目向万里。垂天健翅振,天地风云起。”

祖父看罢,含笑点头,夸道:“好诗,写得有气势。”

宁馨看了道:“好大的口气,你能学鸿鹄,也就够了,千万不要羡大鹏,一飞就搅得惊天动地。”

小广孝不语,只一笑。

到了十二岁,广孝就把诸子百家的书全读了。他对兵法、易理最感兴趣,小小年纪便整日捧读《孙子兵法》或《易经》。

一天夜里,姚长林道:“广孝,你不要学得过宽、过杂。咱家世代学医,你应深钻医学,将来发扬咱姚家的医业。”

小广孝摇摇头道:“我不学医。”

姚长林道:“学医有什么不好,能救济世人,给人解除痛苦。”

小广孝深思着摇头。

宁馨道:“像父亲这样做个名医不好吗?一生治好数万人的病,人人敬仰。”

小广孝道:“好什么?就算真能治好数万人的病,四海内有千万病人,能治得过来吗?”

宁馨道:“能治好这些人的病,也就对家乡功德不小了。”

小广孝不以为然,仍沉思着不说话。

宁馨道:“你没话说了吧?还是好好学医吧!”

小广孝道:“有什么功德?父亲今天治好了他们的病,明天他们还要冻死、饿死……另外父亲救治的是世人,世人中有善有恶,恶人应杀之为快,父亲还要救他的命,这算什么功德呢?!”

祖父和父亲都默然。良久,姚长林道:“那么你要学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