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姚广孝演义 > 第六回

第六回

范常带洪伟走了,广孝在云宝寺住下来。广孝离家别亲,在外寄居惯了,因此,留在云宝寺参禅吃素,并不觉得太苦。

两年过去了,仍无朝廷赦免钦犯的消息,更无若虹的消息。他暗想今生不能遇赦回家,也不能再见若虹了。他心如止水,每日只是青灯古卷,诵经念佛,下决心用佛法惠万民。

广孝聪明有才学,对于佛经一学就透。静玄考问他佛经,他对答如流。静玄非常喜欢他,常让他陪在身边论佛下棋。

云宝寺在章台山南,章台山北有一个上清观,住着一个高道,俗名席应真,道号清远。这清远虽与静玄异教,但二人相处甚好。清远常来云宝寺找静玄谈佛论道。

广孝侍立静玄身侧,常听到清远谈道教玄机,便不由对道家产生了兴趣。一次,清远对静玄道:“佛和道,都是劝善的。不过佛是让每人都成佛脱离罪恶,拔离苦海,通过修行,最后成佛,由极苦而到极乐。而道家则参天地之造化,让人清静无为,返璞归真。人只有清心寡欲,才能成为不带恶性的真人、至人……”

广孝听着,暗暗点头。

清远走后,广孝跪在静玄大师面前道:“师父,弟子愿皈依佛门,出家为僧,但有一个请求。”

静玄大师道:“阿弥陀佛!什么请求,讲给贫僧听。”

广孝道:“请允许弟子在学佛同时,兼学道学。”

静玄大师不悦道:“你既入佛门,怎能学道?这不是藐视佛法吗?”

广孝道:“师父,虽然佛、道殊途,却都引人向善,那么二者兼学,有何不可?”

静玄大师道:“你学佛不诚,怎么能有结果呢?为师不许你旁骛,你必须一心向佛,不然要受戒律惩罚!”

广孝无奈,不再请求。但是广孝偏爱道学,仍偷学道书。其实,广孝出家,只是因人生乏味,才消极遁世,并不真想成佛,也根本不信念经苦修能成为大罗金身,当然也不信学道能成神仙。不过,他对佛的报应学说持怀疑态度,认为道的阴阳学说含有哲理。“无为而无不为”,他深以为然,常在与静玄谈话时渗透道的哲学,只是总是被静玄制止。

广孝执着,认为佛、道可并行不悖,不愿放弃自己的主张,总想说服静玄大师,允其佛、道两学。

一天,静玄谈经,说到善恶报应,广孝问道:“既然善恶报应,为什么好人总是吃亏,恶人总是得志,而且往往倒有好下场?”

静玄道:“阿弥陀佛!广孝不可出此逆语,恶人怎会有好下场?”

广孝道:“汉之孔融和曹操,二人谁善谁恶?宋之岳飞和秦桧,二人谁善谁恶?”

静玄道:“阿弥陀佛!曹操、秦桧国之奸恶,世人皆知,何须问我?”

广孝道:“可是其下场如何?”

静玄道:“孔融、岳飞下场很惨,曹操、秦桧下场却好。不过,到来世就不一样了……”

广孝道:“师父,世间的人,只能看见今生,谁能看见来世呢?所以,世人还是仿曹操、仿秦桧的多。秦桧以后,南宋又出了贾似道,比秦桧更奸佞,终于因他亡国。”

静玄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可是,世人不是恨贾似道而爱岳飞吗?为师记得这样一个故事,贾似道欺君误国,人们恨他,有人把怨恨宋理宗宠他的诗题在岳飞墓上:‘岳王之坟西湖上,至今树枝尚南向。草木犹知表荩臣,君王乃尔崇奸相!’这不是为恶不好吗?”

广孝道:“为恶不好,为恶之人,人人痛恨,可是这与佛何关?佛祖出世之前,人们也是恶恶善善哪!”

静玄无言以对,可是仍反驳道:“道教对恶人不是也没办法吗?”

广孝道:“道教之高在于相信自然的力量。他们讲阴阳,讲变化规律,讲相生相克,讲物极必反,让人无求无欲,任其自然。人言‘千夫所指,无疾而死’。说明人们都痛恨的人,必有人杀他。这是事情的规律,而不是报应。”

静玄道:“规律是好人会得到人同情、帮助,有好结果;恶人会激起人反对、怨恨,有坏结果。这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佛家报应说是一致的,并无区别。”

广孝道:“师父,规律和报应,并不一样。佛言‘报应不爽’,报应是必然的;而规律却因某种原因而例外。照报应说,秦桧是必遭报应的,可是他遇到的是康王赵构那样的君主。赵构苟且偷安,只求维持暂时的淫逸奢侈生活,怕战求和,所以和秦桧沆瀣一气,杀害岳飞。他对奸臣秦桧始终信任,封赠甚厚。秦桧作孽,没得到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