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基业,谋虑极深。他想让他的儿孙既通儒,又通佛,为王为帝,萧规曹随,不创新,不走样。为了让他的子孙又学儒又学佛,于是想给每个子孙配个通儒僧伴读。
高皇后崩时,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1382)选全国高僧进京,侍诸皇子诵经,为高皇后祈来世之福。
道衍被选,又正巧为燕王朱棣伴读。此时朱棣已长得威武英俊,仍如小时那么可爱。他认出道衍后,对道衍很恭敬亲热。诵经之余,燕王邀道衍到私房招待素斋。席间,燕王道:“我大明虽统一华夏,征服四夷,但因父皇杀戮功臣,贤士寒心,如若沿此路下去,必将外侮无御,内乱无治,造成大祸!”
道衍口诵佛号道:“阿弥陀佛!燕王千岁之言,真乃卓识明见!”
燕王叹道:“唉!可叹我朱棣空有矫弊之志,无匡世之才,不敢有变道之为啊!”
道衍道:“千岁莫叹,造化毓人,自有安排!”
燕王道:“师傅大才,朱棣幼时结交于万全山,后知之于礼部试,能为朱棣之师吗?”
道衍道:“天不空勾践,人间有范蠡。”
燕王喜极,握住道衍的手道:“大师肯教朱棣,朱棣发誓,将终生以师视之!”
道衍道:“千岁万不能如此!千岁忧国大志,令贫僧感动。愿与千岁志同。只求千岁得志,永怀天下苍生,余别无所求。”
燕王道:“朱棣永把师傅留在身边,诸事悉听教诲。”
道衍道:“这倒不必,只要千岁凡事谨遵惠民宗旨即可。”
这日,燕王与道衍尽兴而谈,直至席终才回经室。
没想到燕王设私宴招待道衍之事被太子知道了,太子将此事密报了太祖朱元璋。
历朝历代为夺皇位,常发生残酷争斗。曹丕害曹植,李世民杀建成和元吉……史书记载甚多。因此,历代皇帝最怕诸子相残,总把仇恨记在所谓教唆者头上。曹操之杀杨修,汉景帝之诛晁错,都是这个原因。朱元璋更多疑,对这件事非常敏感。所以,葬了高皇后后,朱元璋就敕封道衍为云南法相寺住持,并限期离京。
朱元璋此举使道衍非常反感,暗道:“朱元璋你也太狠毒了,你越是怕我助燕王,我越是要助燕王!”
临去云南,道衍穿了朱元璋御赐袈裟,到燕王府与燕王辞行。临别,他赠燕王木鱼一只,道:“望殿下祈福苍生,多诵经书!”
燕王收下木鱼藏了,道:“本王定为黎民祈福,请道衍大师路上保重!”
第二天,道衍奏明朱元璋,去云南前,要先回长洲看看俗家。朱元璋准奏。
道衍离开南京后直奔长洲。他先到城里看了姐姐,姐姐又嘱咐他勿染红尘,并留他住下。他不住,一定要回原籍看看若虹的墓地。
姐姐留不住他,只得让他走。
下午道衍回了姚家庄,到若虹坟上默祭了一番,就回家打扫一下旧屋住了。
时交子夜,道衍还未睡。他正合目倒在床上,忽听窗前“噗”的一声轻响,似是一物落地的声音。
道衍当即轻轻下床,爬到床下,又钻入地下那个药窖。
从房上跳下来的是一个持刀蒙面人。他黑衣紧袖,衣扣密排,落在地上后,先守住窗口。接着又从屋上跳下两个装束相同的持刀蒙面人。这三人对视了一下,两人守在窗下,一人就欲破窗而入。突然,从屋里跳出几个人,手持利剑刺向持刀蒙面人。
从窗中飞出的人个个穿灰短衣,黑巾遮面,腰系镖囊,他们不说话,围住持刀蒙面人就刺。
持刀人问:“你们什么人?为何从这屋出来?”
一个持剑人道:“此时告诉你们无妨。我们是姚广孝的仇家,今日听说他回来,特来杀他报仇!”
一个持刀人问:“你们得手了吗?”
那个持剑人答道:“少说废话!不得手我们能出来?!”
那个持刀人道:“朋友,我们目的相同。有一件事和你们商量……”
持剑人道:“我们互不相识,有什么好商量!”
持刀人道:“他的首级让我们取,我们给你们每人十两银子。”
持剑人道:“休说梦话了。我们既把杀人之事告诉了你们,就得杀你们灭口。你们死了,你们的银子全是我们的,何须你们给……”
持刀人吃惊道:“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杀我们灭口?”
持剑人道:“对,要杀你们灭口!你们认命吧!”说着一挥剑,几个持剑者齐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