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燕王搭讪着上前套问,丫鬟也不知宁王行止。院子没人,只厨房里有人,他就踱到厨房里。厨房两个厨子正在做菜,菜肴精美。他搭讪着对厨子道:“师傅好手艺,菜做得又香又美。”
厨子笑笑道:“将就吧,没点儿手艺能在王府里站得住!?”
燕王道:“做这么好的菜给谁吃?”
厨子顺口道:“除了王爷谁有这样的口福……”他还想往下说,另外那厨子看了他一眼,他一怔,就把话收住了。
燕王知道再套不出什么话,也就不问了。他走出厨房,在院子里闲踱。一会儿,一个书童儿走进厨房,用托盘端了几盘美味走出来。
燕王远远地跟着那书童儿走。那书童儿走过第二个门,进了正房,又往左拐了。燕王跟过去,见有个左侧门,过了这个门,进了一个偏院。这偏院被中间一道短墙一分为二,南面是假山荷池。墙中一个月亮门,过月亮门北面是一个花园。时值冬天,花叶凋落,燕王看见那书童儿正走在花木间小路上。
燕王走进花园,遥随书童儿。可是那书童儿转过一个花间亭榭就不见了。
燕王怕失掉追寻线索,急走到亭前,可是小径断了,看不见人,他知道那书童儿一定是走进隐处了,就在那里仔细察寻。找了许久,燕王才发现一口干井,井口下是一级一级的台阶。燕王顺着台阶下去,在井底拐了几个弯,又转而向上,走进了一个屋子。
这屋里宽敞明亮,布置典雅,俨然是一间书房。
燕王见那书童儿正往一张紫檀木方桌上摆莱。背桌的一面坐着一个儒士装束的人,正是宁王。
见了宁王,燕王想:“人言‘宁王多谋’,看来的确不错。”他对宁王道:“皇十七弟,你很神秘,忍心把我拒在外面,自己在此独享佳肴吗?”
宁王见燕王找到他,吃了一惊,但他很机灵,立即道:“原来到府找我的是四皇哥?小弟不知是四皇哥到,多有冷落,请恕罪!”
燕王道:“皇十七弟,你为什么这么神神秘秘?”
宁王叹道:“四皇哥,我要明哲保身啊!”
燕王道:“想不到父皇薨后,我弟兄零落若此……”说着眼眶盈泪。
宁王也激动,二人相抱痛哭。哭了一阵子,宁王问:“四皇哥,你来敝藩何干?”
燕王道:“允炆对不起我。现在他派重兵围了北平,北平早晚会被攻下。允炆他对我有杀机,皇十七弟多谋,请念兄弟之情,设法救我,为我上表请赦!”说罢,泪水潸潸。
宁王也对着燕王唏嘘叹息,安慰燕王道:“四皇兄不必过分忧愁,小弟这就上表进京,请求允炆赦免皇兄!”
燕王肃容,道:“谢十七弟!十七弟相救之恩,没齿不忘!”
宁王道:“我们是同病相怜,同舟共济,何用皇兄谢?”因为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宁王动了真感情,忘了韬晦避祸,当即取了纸笔为燕王上表求情,写得言辞委婉,哀切感人。
宁王写表毕,开书房前门,设宴款待燕王。
接连数日,城外的伏兵大多已化装入城。
张玉、朱能、华平入城后,即各带重礼去联络宁王将士,先献上礼物,又代燕王许他们升官。这些将士重利不重义,都愿帮助燕王。
一切准备妥当,这夜二更天时,张玉在宁王府外,放了三个双响的爆竹。这是定好的暗号,燕王听到,非常高兴。第二天,燕王便说悬念北平,想归燕藩,特向宁王告辞。
宁王送燕王至郊外,并在长亭置酒为燕王饯行。
第一杯酒,燕王接过喝了。第二杯酒又递到燕王手中,燕王端在手中未喝,却举目四顾。
宁王惊讶道:“四皇兄为何持杯不饮?”
燕王忽掷杯于地道:“伏兵何在?”
言方毕,突然一声锣响,立刻喊声骤起,冲出无数燕兵,拥到宁王前面。
宁王气急,怒道:“四皇兄,你好阴险!”
燕王道:“兄不过是暂夺宁地一用,将来定完璧归赵,十七弟勿急。”
宁王道:“四皇兄,快放回我。我还有众将,劫了我,你们是走不掉的!”
燕王道:“他们都愿助我,十七弟不要指靠他们了,请看,他们都在袖手旁观。”
宁王大喊:“都指挥朱鉴何在?快救孤王!”
话音刚落,就见一个四十多岁的红脸将军,带着一队壮兵冲过来欲夺宁王。
张玉、朱能、华平见他们要救宁王,冲过来围住了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