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姚广孝演义 > 第十七回

第十七回

金忠道:“燕逆要招代王旧部攻大同。道衍认为大军远离北平,如遇到有谋之帅,以大军切断他的回路,就会把他围而全歼。燕逆刚愎,不听道衍之言,竟自率兵去了。”

李景隆听金忠介绍后,沉思不语。

金忠观望着李景隆迟疑不决的神色,站起身来道:“在下言已尽,告辞了!”

李景隆道:“先生,你何不留在本帅帐下,为朝廷效力?”

金忠道:“在下先请元帅原谅,我辈闲散惯了,不愿受人羁绊,如元帅至诚相邀,肯于信任,也许不定什么时候,会来麾下供事。望元帅早做决定,免得贻误时机。”说罢去了。

金忠走后,李景隆思忖再三,越想越觉得金忠话对。讨燕逆是根本,若把燕逆秘密围于途中,让燕逆突围不出,困也能把他们困死。就是燕逆到了大同,只要还没攻下大同,他就可里外夹击,歼灭燕逆。他暗暗说:“作为一个有谋的将帅,不能错失良机。”于是,第二天,李景隆下令,大军从德州出发,顺着去大同之路追击燕王。

五十多万大军,加上辎重粮草,真是声势浩大极了。可是,一路没见到燕军的踪影。到了大同,也没有燕军,李景隆不免有些生疑。

李景隆真的受骗了。原来,燕王广场誓师,兵发大同,以及金忠做说客,都是道衍之计。

燕王根本就没带十万大军,而且到了大同郊外,就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因此,李景隆率五十多万大军,从德州至大同跋涉了一千几百里路,连一个燕军的影子也没有看见。

李景隆正要回军德州休整,突然接到谍探报告,说燕军在紫荆关出现。李景隆又率大军直扑紫荆关。

大军到了紫荆关,燕军又离去了。李景隆不知燕军去向,正要再回德州休整,谍探又报燕军在居庸关出现。李景隆又驱师居庸关,可是又扑了个空。接着听说燕军回了北平,他知道这样疲惫的军队是攻不下北平的,只得再回德州。

李景隆的军队经过这样折腾,已疲惫不堪。将士又多是南方人,南归心切,很多人抛了铠甲,以便速行。一部分羸弱老兵因不能熬受冻饿,也多半死亡。他带兵回到德州,全军只剩三分之二了。

李景隆怕皇上怪罪,休整了月余后,又调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等北上。此时,李景隆手下大军六十万,列阵数千里,到真定遇到燕军的抵抗,就安营扎寨。

李景隆挥师北上的事,真定守将报告了燕王。燕王闻报,对诸将道:“李景隆等人昏庸无能,想来谋我,真是妄想!大家且严装待命,敌来即击,怕他什么?!”

道衍道:“最好先控制白沟河,扼住要害,以逸待劳。这样御敌于城门之外,也可减少北平城的损毁。”

燕王点头道:“军师之言甚善。”当即传令进驻白沟。

燕军到了白沟,安营后做好了准备,等着南军到来。

第三日,燕王侦知李景隆前锋、都督平安,即将前来。

燕王道:“平安竖子,从前曾经跟我出塞,今日敢来冲锋,我亲自去破他!”

道衍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恐怕今日的平安,不比当日了,王爷不要掉以轻心!”

燕王听了,并未在意。他带领将士渡过五马河,直抵苏家桥。

燕王率军正行,忽听惊天动地一声炮响。炮声响过,两旁伏兵骤起,当先一员大将,挺矛冲进燕军阵里。此将正是平安。随后又有瞿能父子跃马而来,刀光闪闪,威风凛凛。燕军猝不及防,向后倒退,一时旗靡辙乱,溃如落潮。

燕王见状,正在着急,忽见燕军队里,三将挺出,抵住平安与瞿能父子。这三员燕将,甚是骁勇,与南军三将正战个棋逢对手,不分轩轾。

六人战至日暮,也未分胜负,双方鸣金收兵。

燕军的这三员骁将,一是内官狗儿,一是千户华聚,一是百户谷允。燕王见他们挽救了危局,奖慰一番,并道:“等班师后再给你们酬功颁奖!”

燕王对此次失败耿耿于怀,愤然道:“这是孤王起兵以来的第一次惨败。平安竖子竟敢谋我,我非踏破他营盘,将其犁庭扫穴不可!”

袁珙道:“临别,军师嘱咐臣,要臣谏王戒骄戒躁。臣以为,平安、瞿能父子均能用谋,宜小心才是。”

燕王道:“可是我不杀他们,不能复振我们军威!”

袁珙道:“听说李景隆和魏国公徐辉祖均已到苏家桥。南军众多,虽李景隆无谋,但南军中也必有能谋者,大王还是谨慎用兵为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