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能与晋王、代王联合,我们就可统晋、代、燕、宁之兵,攻打南京。”
誓师毕,燕王率大军大张旗鼓地出了北平,直奔大同。
李景隆集齐了各路五十多万大军,正要出发讨燕,忽闻燕王在北平誓师,欲去联合代王旧部攻打大同。今燕王已率十万大军前往大同去了!
李景隆想:“燕王已得宁地,势力更大,再得代藩,北方半壁河山,已全属燕了。如果我在半途截杀燕王,让他的计划胎死腹中,岂不更好?”这样想着,便立即准备下令驰援大同。但是军令未发,他又犹豫起来,想:“朝廷派我来讨燕,我就是攻不下北平,也必须在北平一线扼住燕军。我若擅离此线,万一燕军南下袭京,岂不获罪?”正犹豫之际,忽然军校来报:“有一个叫金忠的人要见元帅。”
李景隆一时想不起金忠这个人,后来才想起,金忠是个相士,曾给他相过面,也曾与他有过一席之谈。金忠曾劝他说:“大人主贵,现在人世动乱,大人若能应运,弃文就武,将来必能为国立功,王侯可至。”如今,他果然成了太子太师、领兵元帅。从这席话看,金忠确有远识卓见,于是吩咐军校道:“快请!”
军校出帐,一会儿带金忠进见。金忠拜见于李景隆,李景隆赐座、让茶。
李景隆问:“先生为何而来?”
金忠道:“知元帅讨燕,特来为元帅献谋。”
李景隆道:“先生之意若何?”
金忠道:“燕王西征去了,元帅何不追而歼之?”
李景隆道:“燕逆善用兵,恐不易歼。”
金忠道:“前燕逆侥幸取胜,皆是用道衍军师之谋。现在燕逆因胜而骄,骄则刚愎,无人与谋,不足惧了!”
李景隆道:“但是,本帅奉旨讨燕,若放弃扼制北平一线,燕逆一旦南侵,岂不担疏忽之罪?”
金忠道:“上次伐北平,是胜是败,元帅自知。这次伐北平,敢保能胜吗?北平深沟固垒,易守难攻。若久攻不下,迁延时日,劳军耗饷怎么办?况且,皇上若以此推彼,追究上次之败,元帅如何处之?”
李景隆面呈忧色,但是又道:“燕逆西征,北平兵少,较易攻破,怎会迁延时日?”
金忠道:“北平城高,一夫守城,百夫难破,因此守城不在兵之多寡。北平兵少,正是易守处。守兵少,则耗粮少,故可久守;守兵多,则耗粮多,城中粮尽,不能久守。昔日安禄山围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南),张巡非因畏惧不能守,实因粮尽不能守,因此城陷。元帅若以守兵少而易攻,在下以为会自误。”
李景隆突然问道:“先生现在何处高就?”
金忠道:“金忠不才,仍浪迹江湖,并无所事,只在北平城内遇见道衍和尚,并与之交谈!”
李景隆愕然道:“莫非先生是来做说客的?”
金忠道:“元帅不要紧张,我只是为你好,给你通个消息,出点主意!”
李景隆道:“你来为本帅通个什么消息呀?”
金忠正色道:“元帅可知燕逆已与道衍有裂痕了吗?”
李景隆摇头道:“本帅听说燕逆与道衍和尚最称莫逆,对道衍言听计从,怎么会产生裂痕呢?”
金忠道:“燕逆其人豺狼之心,同胞兄弟尚相欺诈,怎能相信异姓?他们早因一个叫碧叶的美貌女子而闹得貌合神离。”
燕王诈取大宁之事,李景隆知道;碧叶偕道衍骗宋忠之事,朝野也有传闻。因此,金忠说燕王与道衍闹矛盾,李景隆有些相信,于是道:“请先生把燕逆与道衍闹矛盾之事详细讲来。”
金忠道:“那个碧叶,本是个元宫嫔妃。少林寺宗泐大师,是元顺帝的替身僧,因她是宗泐大师的表妹,被宗泐从元顺帝宫中讨出。道衍的未婚妻也被抢进元宫,与碧叶是干姐妹。因为这个,碧叶与道衍感情甚深,道衍大有因她还俗之意。不幸碧叶之美,被燕逆发现了,欲逼碧叶为妃。碧叶恋着道衍,坚决不肯,一气之下就出家为尼。因此,道衍与燕逆之间心存芥蒂。”
李景隆道:“听说那个道衍比燕逆大好多岁。碧叶既是道衍的恋人,也该年龄不小了,燕逆府中美女如云,为何能看中她?”
金忠道:“方士炼的药食可以长生,是骗人的,但是药中确实有一种食之能让人永葆青春之药。碧叶大概是吃了这种药或是用了什么方法。总之,她年龄确是不小了,却驻颜有术,仍如二十多的丽人,因此燕逆偏看中了她。”
李景隆道:“哦!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