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焚香净道,于是更加放心。
燕王正在扬扬得意,忽听门洞上“唰”的一声响,又“哐啷”一声,只觉一股凉风向下袭来。燕王情知有异,立即带马后撤,只见一块大铁板足有千斤,从上面压下。他不由“咦”的一声,惊出一身冷汗。
幸亏铁板下落时,被系绳上的结子绊了一下,落势略缓了缓;也幸亏燕王反应快,撤得疾,坐骑又是驯熟良马,一勒即退;等那铁板落下,他已退出身去,只见马头被铁板砸中,立刻被压扁了,血浆满地。燕王的身子被摔出很远,一个卫士急忙俯身把燕王提上马,向门外飞驰而去。
燕王被卫士们保卫着,逃至护城河桥,见桥下有许多南兵在拆桥板。只因桥板钉牢,一时未被拆下,弄得板桥摇摇晃晃。燕王情急,扬鞭打马,竟从摇摇晃晃的桥板上冲了过去。后边几个卫士,也效燕王过桥,竟有三四骑掉入河里,被南兵杀了。最后一骑,是因南军拆了桥板,掉入河中的。人马落入水中,再也没上来。
道衍见城中有变,急忙驱兵攻来。但他们跑至护城河边,护城河桥已拆,把他们阻在河岸。
此时,铁铉已立城头,对道衍道:“请道衍军师赶快退回去!不然赐你们一阵箭镞!”
道衍无奈,只得率兵退回燕营。
燕王逃回燕营,大怒道:“可恶,可恶!快给我淹城,淹城!把济南城全淹没!”
燕军受命,立刻筑坝决堤,“哗哗”河水又灌进城里。可是此次洪水,未使济南城泛滥成灾。原来,在燕王撤军的这天夜里,铁铉已派人挖通了一条暗河,不但将城中的积水全部放出,而且新放进来的水也全部泄出,点滴不存。
燕王以为济南军民难逃劫难,心中暗暗觉得恨泄。过了一天,他估计济南城定被洪水冲得房倒屋塌,城中之人定成鱼鳖之食了。可是,派去的探子回来报告说,济南城十分安定,未见灾情。燕王听了,不由一怔,他讶然失声道:“为什么前次放水,城中被淹,此次放水,不见灾情呢?水流到哪里去了呢?”于是,又派人侦查,最后才得到实情:水顺一条暗河泄出去了。
燕王见用水淹不了济南,并不甘心,又请道衍出谋划策。
道衍道:“要堵那泄水河道,必须走近城墙。城上南军用箭防守,所以河道难堵,看来用水攻不成了!”
燕王道:“那么,怎么办?不惩治他们,孤王实在不能泄愤!”
道衍道:“水攻不成,改用火攻嘛!”
燕王道:“南军防守甚严,我们不能近城,怎么用火攻呢?”
道衍道:“可用火炮攻破城墙,然后大军从缺口冲入!”
燕王惊问:“我们没有火炮呀?”
道衍笑道:“我到济宁去,说是察看地形,其实我是去征集乡间铁木工匠,照我画的图纸打制火炮的。一旦水攻不成,就用火炮。”
燕王道:“师傅怎不早说?火炮怎么造法?”
道衍道:“此事一要快,二要保密,所以没告诉任何人。这种火炮,只用粗木截成段,把粗木段上端掏空,下端留一个小眼,再在粗木段外面打上铁箍儿就成了。使用时,上端装石子,下端装药,再把药捻儿安在底部,用火点燃,筒内火药爆发,便可将石子射出去。”
燕王击掌道:“师傅共打了多少火炮?现在哪里呀?”
道衍道:“共打了一百门,今天刚刚派兵取来,放在后营!”
燕王喜极道:“既然有了火炮,何愁济南不破?!”于是,二人又做了周密安排,把百门火炮,齐聚北门之外。
燕王见大炮架好,便下令开炮。于是,燕军百炮齐发,登时响声震天,硝烟弥漫,大小石块,呼啸纷飞,射向济南城北门。这炮石甚是厉害,击中城墙,立刻城砖陷裂,只是因为当燕兵架炮之时,城上南军箭手,用强弓劲弩射击,使燕军架的炮离城门稍远了一些。所以,第一排炮发,虽有惊天动地的声势,使南军惊魂落魄,但威力尚小,城墙没有倒塌。
燕军随着发炮,乘南军躲在垛口下避炮之时,发动攻势,并把火炮向前推进。正要发第二排炮,忽见北门左右的墙上悬了几块大木牌,每块牌上都写着“太祖高皇帝之灵位”八个大字。字很醒目,城下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大明律载:亵渎太祖神牌,都要犯大不敬之罪。当时这种罪最重,轻者杀身,重者灭族。如炮击太祖神牌,这还了得?!因此虽有百门火炮,却谁也不敢点燃药捻儿了。
燕王虽恨朱元璋未传位给他,但他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