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岩到京,方孝孺先与薛岩见面,详问薛岩使燕见闻。薛岩据实述告,方孝孺嘿然冷笑。
建文帝召见薛岩。薛岩详述了入燕所见及燕王之言,又道:“臣看燕军确实强大,不易破灭。”
建文帝对孝孺道:“果如这样,是我们削藩错了。齐、黄二人,误朕太甚了!”
孝孺道:“陛下使薛岩宣谕燕逆,薛岩反为燕逆做说客,真是怪事!薛岩之言如何可信?!”
建文帝犹豫不决,对如何答复燕王的要求拿不定主意。
吴杰、平安虽然失败,但并不服输。他们正各自招集溃散将士,断燕军的粮道。
断北平的粮道是逼垮燕王的最好办法。因为粮道一断,燕军军心必然动摇。
燕王得知消息深感忧虑,便听道衍之计,具表一封派将军武胜到京城见允炆。
信的大意是:朝廷已许罢兵,但吴杰、平安诸将却拥兵未撤,并去绝燕粮道,显然有违诏旨,要求朝廷从严惩办。
建文帝看了此信,颇有罢兵之意,便将燕王的信给方孝孺看,并道:“燕王是高祖亲子,是朕亲叔父,若逼他过甚,如何对得住宗庙神灵?”
孝孺大声道:“陛下正是为宗庙社稷才讨他,怎么是对不起宗庙神灵?陛下真的罢兵,兵罢很难复聚。若他长驱犯阙,如何对付?臣劝陛下勿被所欺,速诛武胜,与燕逆决绝,那时士气一振,自必得胜。”
建文帝听孝孺之言,绑了武胜,囚进狱中。
燕王得知允炆听方孝孺言,囚了武胜,非常气愤,对道衍道:“这方孝孺,坏我大事,可恶至极!”
道衍道:“跖犬吠尧,各为其主,大王勿怒。大王欲起事,必须褒忠臣孝子,励君子勇士。望大王不仅此时不怪方孝孺,将来也不要加罪于他……”
燕王仍恨恨道:“可是孤王实在压不住怒恨!”
道衍道:“大王发动靖难以来,双方死伤不下百万人,争的是政权。如以这些人之生命争得政权后,仅因泄个人怨恨而杀人,那就是一个暴君,连臣也觉心寒。”
燕王无语,许久,才问道:“南军欲断我们粮道,掐断我们的供应,岂不是要扼死我们?!”
道衍道:“我已想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用围魏救赵之计,使吴杰、平安自撤!”
燕王道:“师傅欲断他们粮道?”
道衍道:“对,如毁了他们的粮草,平安、吴杰两支孤军自会退去。”
燕王点头,即派李远率轻骑六千余人,去毁济宁、谷亭的南军粮草。
李远受道衍之计,令六千将士均改换南军服装,飞速驰往目的地。
南军以为李远所部均是自家军队,未予防范。李远部寻了机会,偷偷点火,燃了济宁一处粮草。
南军守粮将士见粮草失火,非常惊恐,都慌忙救火,一片忙乱。此时,李远又率部悄悄退出火场,去谷亭粮囤边纵火。不大工夫,谷亭的粮草也全部着火。两处粮草被烧,大火熊熊,火光冲天。南军慌忙逃命,眼睁睁看着数十万担粮草被毁于一旦。
李远见计划成功,率部大杀一阵方回。
与李远烧粮草的同时,道衍又派邱福、薛禄带兵攻打济州(今山东济宁)。
邱福、薛禄受军师之命,各带兵七千,从南北两面同时发起攻击。
济州守将并无准备,又不能南北兼顾。邱福先从南面攻破。守将见南面城破,急调兵去堵截燕兵,造成北面空虚,薛禄得以攻入北门。守将见城不能守,带残兵弃城逃了。
邱福与薛禄入城后,合兵一处,依道衍命令,又偷袭沛县。一举占了沛县之后,即去烧南军停泊在运河中的粮船。燕军杀败南军护粮兵,将南军粮船数千艘,以及一切军资、器械全部烧毁。运河上一片火海,河水沸腾,鱼鳖尽死。
因为道衍早做了防范,吴杰、平安未能掐断燕军粮道。
南军几处粮草军需被烧,建文帝得报,非常震惊,颓然道:“这将如何是好?难道天将绝我?!”
方孝孺道:“陛下勿忧,臣有一下策,可使燕逆自败。”
建文帝道:“方卿快讲!”
方孝孺道:“陛下知道安禄山父子与史思明父子故事吗?我们何不效法?听说燕王大世子高炽仁柔,燕王说他不随己,因之不喜欢他。陛下若潜派使者遗书高炽,封他为燕王,永远驻燕。这样,他父子必相忌生隙,互相残杀,自取失败。”
建文帝知道安禄山、史思明均被其子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