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姚广孝演义 > 第二十回

第二十回

州(今四川茂县),但暗中仍让他们藏在宫内,又派钦差让燕王罢兵。燕王接见了钦差后,与道衍商量如何答复。

道衍道:“听宫廷密报言,有个叫翠红的宫妃,曾劝建文早剪除大王,以绝后患。建文不听,反斥责翠红,并把她降为宫娥,翠红因之自尽。建文因翠红之死伤悼不已,悔不早除大王。可见,他贬齐、黄二奸都是假的,并不是真不疑大王了。”

燕王道:“那么,孤王该如何回复允炆?”

道衍道:“大王可将他一军。请他收了盛庸、吴杰、平安等各路军兵,以观建文态度。”

燕王道:“好。”第二日,燕王照道衍之言,对钦差讲了。

钦差回京将燕王的要求奏知建文帝。建文帝委决不下,就召问方孝孺。

方孝孺是建文帝侍讲学士。孝孺幼时机敏,博闻强记。他有才学,藐视空谈,常以“明王道、治太平”为己任。高皇帝重其才,封汉中教授。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尊以殊礼。建文帝不忘遵太祖嘱,国家大政方针常常咨询于他。建文帝好读书,每有疑,即召他讲解。临朝奏事,臣僚面议的情况,都由他在御案前批答,燕王起兵后,诏书檄文皆出自他手。

建文帝召来方孝孺,把燕王的罢兵条件对他讲了。方孝孺道:“现在天将有淫雨,燕军千里驰骋,势必不战自疲。今宜令辽东诸将,入山海关攻永平;真定诸将,渡卢沟桥讨北平。这样,燕逆必回救北平。那时我们领大军蹑后,就不难擒住燕逆了。”

建文帝道:“方卿分析甚是。朕即下旨诏告辽东、真定两路,依卿言行动。”

方孝孺道:“请陛下佯与燕逆下书,拖延时日,等我们想出完善之策,大军调集齐了,便可一举剪灭他,一鼓荡平北平了。”

建文帝大喜,即派大理寺少卿薛岩为钦差,持诏赦燕王罪,让他罢兵回燕藩。

没等薛岩进见燕王。南军吴杰、平安在藁城正与燕军相遇,展开激战。

吴杰、平安各率本部夹击燕军,燕军死亡甚众。燕王的大旗被箭矢射得七孔八洞,旗手也被射死,燕王被卫士护在中间,才没中箭。

燕王无法退敌,正在着急,忽然大风骤起,飞沙走石,摧枝折树。双方都无法再战,南军只得退走。

燕王见南军尚未扎营,在大风中无处可依,于是抓住战机,挥兵冲杀。南兵阵乱,立刻大溃,几个将官也被燕军擒去。

吴杰、平安只得仓皇逃往真定。至真定查点人数,计损兵数万人,其中一万多南军成了燕军俘虏。

燕王吸取谭渊坑降卒之教训,优待战俘:愿留者从军,不愿留者回家。

燕军藁城大捷,士气更加旺盛,正在此时,薛岩持诏入燕营。燕王听罢诏书,出帐与道衍低语了一番。燕王回来,怒对薛岩道:“你临行时,皇上还有何言?”

薛岩答道:“皇上还说,殿下如早晨解甲,朝廷晚上即可班师。”

燕王冷笑道:“此话恐连三岁小儿也不能诳,还要前来诳我吗?”

薛岩吓得索索战栗,不敢说话。

燕军众将哗然大笑,纷纷要燕王杀了薛岩。

燕王道:“历来两国相争不斩来使,何况他是奉诏来此呢!尔等休要胡来!”

道衍进来对燕王道:“可让薛使者看看我军各营。”

于是燕王派将领着薛岩,观看燕军各营。

薛岩见燕军营内严整,营帐相接百余里,矛戟森森,旗帜飘飘,不禁吓得汗流浃背,心中忐忑。

燕王留薛岩数日,薛岩欲将所闻所见上奏朝廷,便向燕王乞求回京。

燕王答应,对薛岩道:“替我传语皇上,我父即皇上之祖父,皇上父系我之兄长,我立藩北平,富贵已极,还有何望?且与皇上没仇恨,只因权奸谗构,削藩治罪,我才不得已发兵南来,今幸蒙诏罢兵,不胜感激。但奸臣尚在,大军未还,我军心存惶惑,未敢退散。望皇上立诛权奸,遣散各军,我愿率先皇诸子归罪阙下,恭候皇上处治。”

薛岩唯唯听命。燕王命军校送他出境。

道衍道:“大王之言,只能骗建文,却不能骗过方孝孺。建文若用方孝孺之计,必仍派将攻我。我们应按既定之策行事。”

燕王道:“这个方孝孺也该入奸臣之列。”

道衍道:“臣以为方孝孺与齐泰、黄子澄不同。方孝孺是我朝奇才,大王须敬之。将来大王成功,也宜善抚,万不可列为奸臣,妄加刑戮。”

燕王点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