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姚广孝演义 > 第二十四回

第二十四回

残,天怒人怨,自少师讽谏,皇上似有悔悟,稍收敛些。近几个月少师隐居寺中学佛,皇上故态复萌,几个建文忠臣,又相继遭害。本宫忧皇上杀戮不已,将无遗类,故来求少师,再去劝谏皇上。”

道衍道:“此时不比夺权时,夺权时皇上用得着臣,肯听臣谏。现在权已到手,皇上可恣意使威,不再听臣话了。”

徐皇后道:“少师辅皇上这些年,皇上的脾性你该知道,尽管他刚愎性残,可是恩怨分明,绝不忘旧。皇上尊你为少师,把你当作镜子,你的话,他不能不听。”

道衍道:“其实,临入京,臣已劝其戒杀,建文旧臣,只要忠者,亦应褒扬。”

徐皇后道:“可是皇上一离开你,就把你的话全忘了……”

道衍道:“第二次臣又进谏。皇上已答应止杀,可是仍杀了这些忠臣。”

徐皇后道:“所以,只要皇上离开少师,就性残嗜杀,可见少师可使皇上性格迁善,本宫就是因此来求少师。”

道衍道:“皇后娘娘言重了,臣何身位,敢受皇后一个‘求’字!”

徐皇后道:“本宫来求少师,犹怕‘求’之不动。为了忠臣义士得以保日,为了皇上不失去民心,为了社稷稳固、百姓安定,如果少师不答应本宫,本宫情愿跪请……”

道衍被感动了。徐皇后是成祖皇后,却想保建文忠臣。其身在皇宫,却想着天下百姓,如今特从宫中出来求他,他怎能不答应呢?!于是,道衍道:“臣何敢让娘娘千岁跪请,我答应就是了。娘娘千岁有为天下百姓之仁心,道衍何曾没有?如没有这个心,道衍就不再入红尘了。不过,我曾两次谏皇上,这次怎么再提起此事呢?!”

道衍道:“阿弥陀佛!什么机会?请娘娘千岁快讲。”

徐皇后道:“建文帝曾编《太祖实录》,可是半途而废了。皇上要重修《太祖实录》,拟请少师主编。那时少师可直陈对忠奸的看法,并评论太祖大屠功臣的得失。”

徐皇后请求道衍劝谏成祖

徐皇后道:“少师若愿谏皇上,倒有一个好机会。”

道衍急道:“皇后娘娘,请你向皇上替臣辞却此任,劝谏皇上命他人主编,臣实在不愿意担任此职。”

徐皇后道:“为什么?”

道衍道:“千岁博通古今,一定知道实录并不是实写。这样的虚录,臣不愿编它。”

徐皇后道:“少师所虑亦是。不过本宫窃观皇上之意,编《太祖实录》,不妨实录;倘编皇上实录,可实写不得……”

道衍答道:“娘娘千岁英明。”

徐皇后道:“不过,皇上就是皇上,与一般臣民不同。我们只要看他利不利天下百姓,其余的,就不要苛求了,特别是妻对夫、臣对君。”

道衍想了想道:“娘娘千岁说的是,臣知道该怎样修《太祖实录》了。”

徐皇后道:“本宫还有一事求少师。”

道衍道:“什么事?请娘娘千岁讲!”

徐皇后道:“关于辅教太子之事……”

道衍道:“道衍无能,实不愿多管。辅教太子的乃是你们呀!”

徐皇后道:“少师,你错了,这不只是我家家事,而是关系天下苍生的大事。高炽、高煦、高燧三子均本宫所生,对他三人性格,本宫了若指掌。高炽虽孝顺仁厚,但将来要为仁君,必得辅教。”

道衍点头道:“对。”

徐皇后又道:“所以,本宫求你离开庆寿寺,真正做太子少师。为了皇上听少师之谏,也应讨皇上喜欢……”

道衍愕然道:“娘娘千岁,难道让道衍做谄媚之徒!?”

徐皇后道:“皇上好大喜功,少师不妨效吕不韦编《吕览》,召集文士,编一部《永乐大典》!”

道衍喜道:“著书立说,有益后世,这倒是好事。可是皇上未必愿意。”

徐皇后道:“本宫可代少师奏明这件事。希望少师编这本书时,让太子高炽也参加。这样可以让太子增长才智见识,也可在少师身边受到辅教。”

道衍道:“即使皇上不听臣言,臣也愿尽力。皇后娘娘懿德风范,臣一向敬重。请效唐长孙皇后,多做讽谏,与臣双管齐下。”

徐皇后道:“本宫才德都不能与长孙皇后比,但早暗效之。”

道衍道:“有娘娘千岁如此,国之幸、民之福。臣不才,愿替皇后娘娘作歌劝化皇上,以尽绵薄。”

徐皇后道:“皇上有少师辅弼,才是皇上之幸、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