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眼可见心难收 > 第二十九章

第二十九章

事情是这样的,叶帆在去年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遇到了两个客户——刘女士和谭先生。

其中刘女士是他在去年 1月的一次心理学讲座后,一名前来旁听的女学员在最后留下来找他咨询自己在近两年遇到的心理困惑。起先叶帆在跟她的交流中只是发现对方的性格比较自我且极端,考虑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已,顶多也就是因为心里时常焦虑而导致长期失眠,并没有特别严重的心理疾病。但是直到最后,这个刘女士才提到她近三个月以来经常会出现幻听。而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常见问题的叶帆在仔细聆听了对方就幻听症状的描述后,果断和“提前感知”反应联系到了一起。

“这个刘女士幻听的情况和你的视觉反应很类似,就是会经常听到回音,声音不自觉就会变得嘈杂……”

叶帆刚说了一半,暮彤就满是吃惊地提问了:“那她怎么可以来听你的讲座呢?”

叶帆不仅没有对暮彤的打断表示不满,反而略带夸奖的口吻回答了她,“呵呵,你脑子很快。首先她只有一只耳朵出现这个情况,和你类似,而且她这只耳朵之前也是遇到了事故,所以能听到的声音很小。这一点你比她幸运,毕竟目前你的视力神奇地恢复了,而她的听力却没有恢复。而她只有当环境从特别安静一下子变成吵闹的情况下,才能明显感觉到自己这只耳朵能听到那种噪音和回音。”他看到朱暮彤陷入沉思的表情后,又补充了一条,“哦对,如果是离她这只耳朵特别近的声音,她也是可以听到那回音的,比如跟她说悄悄话,或者耳机。她因为这种情况而会出现更强烈的情绪焦躁,尤其体现在跟别人说话交流的时候。所以刘女士后来出门一般会在那只耳朵上戴一个耳塞,来听我讲座时也是这样。”叶帆见朱暮彤和小苗都没有再提问,便持续讲了下去。

后来叶帆征得了这个刘女士的同意,把她带到了自己和张教授这里,总共进行了两次测试,也就是催眠。当然,对刘女士没有必要扎针,但他们同时用到了气血仪和脑电波分析仪。最终确定了她遇到的这个情况也是“提前感知”,且持续时间很长,居然可以达到 7分多钟和 9分钟左右。

“啊?那么久?”朱暮彤和小苗异口同声地惊呼起来。

“那她这只耳朵听到的得多乱乎啊?”小苗显然更在意临床感受。

相比之下,朱暮彤则更在乎这个“提前感知”的规律,所以她提出的问题是:“这两次间隔多久?居然提高了两分钟?”。

叶帆显然对这个刘女士的情况了如指掌,直接给出了结果,“这之间间隔了12天,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是周四,然后中间整整隔了一周,第二次是周二,前后相差 12天。”

“12天可以提升那么多?”朱暮彤心想自己到现在也已经大概有 8天了,提前量却似乎只延长了十几秒钟而已。

“你想不想知道我们测量的具体秒数?”叶帆诡异地冲朱暮彤笑了笑,见到她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和好奇的眼神后,便给出了两个数字,“第一次是 449秒,第二次是 541秒。”

“那怎么了?有什么特殊意义么?”小苗忙不迭地问道,同时发问的还有朱暮彤,不过她是这么问的,“12天增加了 92秒,平均每天增加 8秒左右?”

张教授在一旁叹了口气,遗憾地说:“我们也找不到规律呢,那个刘女士后来出国了,也没有了下文。所以仅仅从这两个数字好像看不出有什么规律。”

“不不不,今天你来了,给了我很大启发,你知道这两个数字有什么共同点么?”神秘的眼神从叶帆那金丝眼镜后边投射到朱暮彤的眼前。

“啊!我知道了!都是素数!”朱暮彤失声惊呼。

“bingo!我现在深度怀疑你是数学博士吧?没错,这两个都是素数,而且他们之间的间隔就是12。”说完,叶帆露出了非常骄傲的表情,似乎在等着朱暮彤他们的惊叹,这个结论他甚至都没有和张教授提起过。

可是朱暮彤的反应让他多少有些失望,她顾不上赞叹,继续追问道:“那她这个提前量是每天都会增长么?”甚至她都没有顾上回复叶帆自己是不是数学博士这个问题。

叶帆无奈只得继续作答,根据他之前从刘女士那里了解到的情况,她大概有这种反应已经快 90天,而 449正是自然数里的第 86个素数,而 541则正是第 98个素数。所以之前叶帆就猜测,会不会这个提前量会依据素数的排列而每天增长,但刘女士这里只有这两个数字,还不足以说明规律。同时刘女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