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刚恢复清明自在、无拘无束的心,才过了不久,又有了挂念的人。
只是有情众生里普通的一个啊。。。。。。
身执、情执和我执,一个比一个难破。破不了,就是一道劫。
托家庭经济条件不佳和我那生性淡泊的老爹的福,身执对我来说,貌似容易破一些。比如我从小对吃的东西很容易满足,除了挑食几种味道独特的蔬菜,基本不太在意食物的味道。
我妈的厨艺非常一般,我对比一下在其他几个叔伯家吃饭时的感觉,主观上能判断出来。
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对比的时候,我仍然很喜欢吃我妈煮的鸡汤、炖的排骨和清炒土豆丝。她做黄瓜西红柿炒鸡蛋我甚至觉得不比肉差。颜色也很好看呀。
长大了不知道为什么,原来讨厌的香菜、葱、茄子等蔬菜全都成了喜欢的种类,只有一样,就是生姜的味道至今难以接受。
对美食,我吃的时候很享受,但不吃也不怎么想。更没有什么食物到了上瘾的程度,隔一阵儿就得去吃,比如烧烤、火锅、小龙虾、牛蛙等让很多人欲罢不能的经典小吃。
我使劲儿想也想不出有哪种食物独树一帜地让我为之痴迷。口腹之欲咱没有。
更奇怪的是,作为一个女孩,我小时候对漂亮衣服和头饰无感,长大了也不喜欢购物和逛街。基本上女孩子喜欢的很多东西,我都兴趣缺缺。当然男孩子喜欢的那些军事、体育类,我也不觉得好玩。
我就喜欢看各种各样的闲书,躲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自得其乐。
精神世界的满足和享受可以帮助人克服对物质世界过多的追求和眼目口腹之欲。
《道德经》第十二章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所有这些,都可以理解为是满足身体某些感官的需要,是身执的一种。
然而,作为芸芸众生里的一个,我也没有多么特殊。身执上相对低的阻碍似乎转移到了情执上。
站在年近不惑的生命驿站门口,这么多年来的人生体验告诉我,情执于我来说比一般人要更难破。
我花了很多力气和充沛的情感作斗争,尽量维持着理性的主导地位,尽量表现出是一个合格的、甚至有时可以称为是冷漠的成年人。
我充沛的感情和飘荡的思绪很长时间内无处安放,都化作了无数篇日记中的文字。
感情世界的微妙变幻真令人着迷!一个人流露真情的时候最有魅力,也最像是一个真实的人类个体。
然而情感和精神世界受到冲击后的痛苦,远大于想吃什么吃不到或想买什么买不起等身执带来的困扰。
这也是把双刃剑。好处是,一旦得到了那个一心人,实现了“白首不相离”的许诺,幸福感也同样更强烈,一生都会被滋养。
但小志完全不是那个一心人,事实上我们两个之间的缘分有一种谜一般的既浅又深的奇异之处。
说浅,是因为我们相处的次数很少,相处的总共时间也很短,交流互动的程度也不深。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我一个人在那里单相思,或间接通过别人来了解他。和同班几年每天打打闹闹的娃娃脸以及同桌两年朝夕相处的小哥不能相提并论。
说深,是因为在那有限的几次见面里,大多数都是小概率事件,需要非常多的巧合因素发生才能让我们出现在同一狭小的时空里。
让我有时不禁想象,是不是真的存在前世、今生、来世这种轮回设定?
我与小志在前世一定有很深的缘分,没有耗尽,残留了一丝在今生。让我们一次次相遇直到机缘了却。
或许是我在前世求了很多遍神佛,生了极大的执念,换得今生再给我些机会。
终究我还是没抓住,缘尽此生。他的冷淡从始至终。
也或许还有一种可能,我是那个前世让他寒心、伤心的人,今生来还他一些思念。
很多年后,我懂得了,我们没有在一起是对我的保护,也是我某种意义上的好运气。
他的冷淡其实是他的善良,不给我任何可能的误解和遐想。不然的话,我可能会在他身上浪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即便有幸追到手了,也会因为太爱而迷失自我。
不能平等相处的感情,怎能长久?
能长长久久的两个人,不仅要有互相真心的喜欢,这两份喜欢还得势均力敌。两个人需要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可以相互依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