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姜子牙演义 > 第一回

第一回

有人说:莽莽昆仑山,处处有神仙。

此话有理,也无理。昆仑山莽莽苍苍,横贯中华大地的西部,高处近日连月,琼雪冰川;低处丛林似海,奇峰异洞。这样的奇境妙地,怎会没有神仙?

这人间真有神仙?

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说有,是因为人类的文明智慧有个发展过程。早期,人们对事物本质与自然规律欠缺认识,自然就用“神仙”观点去解释那些未知的事物。说没有神仙,那是历代人有了不同的科学知识,可以用科学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于是说:人间哪里有什么神仙!

如果说,我们只是把那些知识渊博的先知先觉、智者学人当成神仙的话,那自然另当别论了。

另外,我们也不要把昆仑山与现实世界的那座昆仑山等同起来。因为,在古人心目中,还有一座想象的、浮于幻梦中的昆仑山。《史记》说:“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此为西昆仑。还有东南方的昆仑,《水经注》说:“东海方丈,亦有昆仑之称。”

因此,古人说:“高山皆得名之。”

既然,高山都有可能叫昆仑山,那我们现在所讲的昆仑山只是指处于中原大地的那座奇峰连绵而又山清水秀的山。这山的中心部分是莲花山。莲花山山体高耸,直插云霄。它的顶部分出枝杈,像一瓣瓣莲花花瓣,煞是壮观。

在这朵形似莲花的花蕊的那个部分,有一处山洞。山洞洞口呈方形,两侧石柱对称,石柱上仿佛有两条巨龙攀缘。进入洞门,即是大厅。大厅里并不阴暗,几缕从山缝窟隙射进的阳光,仿佛几条光柱斜卧在空中,更显出大厅的肃穆和神秘。大厅后的石屏风挡住了深不可测的穴道,一股股钻入骨髓的冷风不时地“嗖嗖”吹过。

这就是昆仑山最有名的玉虚宫。

玉虚宫主人名叫元始天尊。元始天尊生于何年何地,谁也说不清楚。他鹤发童颜,白眉白须,是一个地道的仙翁神叟。但如若转过身去,戴上帽子,只看他那副筋骨,又都会说他是个小伙子!

有人曾试探着询问元始天尊:“天尊师父,敢问您今年高寿?”

元始天尊哈哈一笑,反问:“你是问我的年龄?”

“是。”

天尊点点头,微微闭上双眼,不快不慢地答道:“若问我年龄,我也说不清。生死交错在,无年亦无龄。”

于是,人们就纷纷猜测:有人说,天尊已经五百岁啦;有人说,他何止五百,起码也有一千二百岁;还有人说,他三千多岁了……

元始天尊有许多徒弟。他教徒弟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对待人生、如何处世为人、如何分辨丑恶、如何评说自己。

天近傍晚,火热火热的太阳渐渐西沉,时隐时现在西边的山峰之间。西边天空散布着淡淡的灰黑与白色的云,云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了极富层次的如锦缎织就的风景画,幅幅均镶着华丽的金边。那阳光透过云朵,射向远处,成了诱人遐思的晚霞。

元始天尊打坐在状似莲花的座台上,当晚霞突然透过侧壁的一个孔洞射进宫中时,他的眼睛睁开了。他稍一收腹,深深吸了一口气,并将其送入丹田,然后轻轻说了声:“起!”

只听“嗖”的一声,天尊腾空跃起,仿佛在空中翻了一个跟头,眨眼间,他已离开莲花座台,站在了洞门外。

玉虚宫外,斜阳夕照,美极了!

左边是茫茫云海,那云海是万丈渊谷中的云雾的结合物,在渊谷中如同万马奔腾的大海。云海的对面是一座座直插云霄的山峰。山峰状态各异,有的如同尖刀,有的犹似宝剑,有的状如春笋,有的像朵荷花。右边是莲花峰的一处峡谷,一挂瀑布自上而下悬在绿茵茵的山体上,如同白绸在空中飘曳。瀑布的落地声与水流的撞击声,汇成了万马奔腾的声响。

玉虚宫的正前方是一块几十丈见方的石台,台的周围是在山缝中生长出来的一株株桃树、李树和杏树。桃树上结满了散发着诱人香味儿的大蜜桃。

元始天尊走到桃树前,望着那一只只已经熟了的桃子,说道:“桃、淘、咷、陶。”

话音刚落,他猛地转过身,对着峡谷深处喊:“贼头贼脑,偷看什么?你过来!”

峡谷口处有一块巨石,从巨石后跳出一个人来,个子不很高,却十分健壮,那宽肩厚胸,犹如一堵墙。令人惊奇的,是此人的头。那头向左侧歪着,下巴颏几乎是在左肩头的上方。原来,此人是个歪脖儿!

歪脖儿一纵双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