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江洋日夜兼程,抄近道,走小路,三十几天以后,他历经艰辛,终于来到了西周地界。
他见这里的百姓穿戴整齐,谦让有礼,社会十分平和。师父说西周姬昌仁德,果然不假。
他到了西岐都城。城门卫士见他风尘仆仆,穿戴亦非本地人模样,拦住他说:“客人从何地来,能否告知?这是我们的公事,给你添了麻烦。”
辜江洋见门卫十分客气,连忙施礼说:“敝人从京城朝歌来。”
那门卫连连点头,又问:“不远千里,路途辛劳。如果需要我们帮忙,请不必客气。”
辜江洋说:“实话相告吧,我带有一封书信,受托捎给西岐西伯侯姬昌侯爷。请告知王府方位,我好前去。”
那门卫一听说给西伯侯捎来了书信,更加热情。他叫来了一名兵士,说:“把这位客人请到西伯侯王府。多加照顾,不可怠慢。”
那兵士答应一声,说:“客人请随我来。”
兵士将辜江洋带到一处宅院。这宅院与一般宅院无甚区别,不同的只是宅院周围门前均有兵丁把守。
辜江洋心中纳闷,心想,兵士别闹错了,难道这就是西伯侯王府不成?
那兵士见辜江洋疑惑,笑笑说:“没有错,这就是西伯侯王府。西伯侯提倡勤俭朴素,反对铺张,所以他不修建豪华宫殿。前边已有岗哨,待我去通报一声。”
通报以后,那兵士离去,哨位处走来一位身着官服的人,问清情况,带领他走进宅院旁的一处院落。那官员请他暂在此处歇息,等待西伯侯传话。辜江洋喝了水,洗了脸,坐下不久,就听到门口传来脚步声,同时,又听到一个人的洪亮声音:“京城贵客,有失迎迓。路途遥远,一路辛苦了!”
辜江洋连忙站起身来观看,见进来的人高高的个子,十分魁伟。他剑眉明目,高鼻阔嘴,前额凸,人中长,英俊中透着威武。从年龄看,虽年近半百,但头发乌黑,两鬓无霜。他身着一身戎装,腰挎一把带鞘长剑,一副王侯长束。辜江洋想,看来他就是西伯侯姬昌。
果然,他自我介绍说:“我就是西伯侯姬昌,听说客人捎来了我的信函,十分感谢。”
辜江洋连忙施礼,将龟甲信函递给姬昌,说:“就是此物,请收下。”
姬昌看后,大惊失色,问:“陛下颁诏,召我等进京,此事已知,但不知尚有如此危险。请问,写刻甲片之人是哪位恩人?”
辜江洋摇摇头,说:“师父说,不必告知西伯侯。”
姬昌又问:“那请问小客人贵姓大名?”
辜江洋微笑,仍摇头说:“师父都不留名,身为门生怎敢留名!请侯王恕罪,在下请问,侯王看到那四句字头了没有?”
姬昌点头,说:“我看到了,那四句各藏一字,是一首藏头诗。你师父警告我说,凶多吉少。小客人不知,我的父王名叫季历,是一代明君。就在他施展才华,治理西岐,收效明显时,也是商王文丁——就是纣王的祖父,以为了我父王的功绩举行礼宴的名义,将他召进京城。可是我父王一到商都,就被囚禁在那里,失去了自由。我曾带了珍珠宝石、锦缎良马去献给商王,求他们释放我父王,但一切都落了空。最后,他们以我父王图谋不轨为名,杀害了他……”
姬昌越说越激动,不由潸然泪下。他接着说:“接到纣王诏令,我确有过疑惑,但还不太相信他能有什么歹意,因为进京的非我一人,而是四路诸侯呀!”
辜江洋叹了口气,说:“师父与西伯侯所想正好相反。他说,正是因为四人一同进京,才凶多吉少。这叫作一网打尽!”
姬昌走上前,伸手拍着辜江洋的肩头,说:“你年龄不大,但很能干。由你我看到了你的师父,他肯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你们没有留下姓名,但你们的心,已经留在了我的心上。还有一事,我不得不唠叨一下,此事万分机密,千万千万不可告知其他人!借用你师父的话说,人命关天啊!”
辜江洋点点头,说:“西伯侯放心吧,我明白。我的事办完了,我想今日就往回返。”
姬昌三番五次地要留辜江洋在西岐玩耍几天,辜江洋都谢绝了。姬昌又让人送来了几箱珍宝银钱,一箱赠给他,一箱送给他师父,他也婉言谢绝了。
姬昌送走了辜江洋,返回侯王府,召集了众文武官员及他的大儿子伯邑考,说:“你们都知道,商天子纣王颁诏,召见我等四路诸侯进京,商议国事。朝歌天使已先返回,嘱我火速赶往朝歌,越快越好。我想,最近几日就上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