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文武大臣没有异议,姬昌说:“此事请师尚父与南宫适将军二人去办。”
姜子牙与南宫适一齐道:“遵主公命。”
姜子牙与南宫适商议后决定,南宫适仅率两千人马前往西岐周地与密须交界之处的阮(今甘肃泾川)驻扎下来,不能犯敌,但要制造一种战争气氛。
密须果然中计了。
密须见南宫适仅率两千人马前来边境,认为这正是复仇的极好机会。于是,便决定先下手为强,打他南宫适个措手不及,灭灭西岐的威风。
仅仅十天,密须就备好了兵马粮草。然后又以一万精兵强将,突然向在阮的南宫适发起攻击。
南宫适并不拼死抵抗,而是且战且退,退到了一个名叫虎狼洼的地方。在虎狼洼,姜子牙率领的五万兵马,已在虎山背后设伏。
狼山左侧是一条江河,水流湍急,河水极深,河床也宽,木船往来两岸一次也要两个时辰。狼山右侧是一悬崖峭壁的夹道,人称一线天。那儿可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呢!
南宫适将人马驻扎在狼山之下,密传将令:“可以洗澡、洗衣,伪装放松警戒,以麻痹敌人。”
密须王且战且进,心中十分高兴,心想,南宫适曾经不可一世,号称一代名将,今日让他也尝尝逃跑与兵败的滋味儿。
追兵到了虎狼山,这里地势密须王并不熟悉,但他身经百战,经验丰富,见前边是一线天,仅能走过两人的高山夹道,立刻警惕起来。
密须王传令探子:“前往探听一线天里西岐周兵的情形。”
探子分三路出发,一路走一线天,一路走南山,一路走北山。走一线天的比较顺利,到了虎狼洼,看到西岐周兵有的在河水中嬉戏,有的在洗衣,有的在睡觉,有的在聊天……
走南山的探子登上狼山,看到的情景与走一线天的探子的报告完全一样。唯独走北山的久久没有回来。
北山就是虎山。虎山这边没有路,只能从虎狼洼里一条河道登山,山高林密,几万人马藏身其中,很难被人发现。如果从山外攀登虎山,十分艰险。密须王不放心,又派两名探子去察看。好一会儿,探子回来说:“禀报大王,前边派去的两名探子,不幸坠山身亡,我们已将尸身扛回。”
密须王点头说:“知道了,将死者就地掩埋。传我命令,午后一刻,偷袭虎狼洼的西岐兵营。各路将士做好准备,不得有误!”
将士们得令,都准备去了。
午后,南宫适密令兵士假装午休,有的躺在草地上,有的躺在树荫下,有的躺在山凹处……
仿佛西岐的士兵与将帅全都进入了梦乡。
密须王听了探子的报告,认为时机已到,就命令全军:“悄悄穿过一线天,进入虎狼洼,一举消灭西岐南宫适的全部人马!”
密须军开始行动了。他们有顺序地一排一排走进了一线天,然后沿着两侧山脚,向前移动,打算包抄南宫适的兵马。
南宫适这时在哪儿呢?他一直躲在军帐中,自始至终睁大着眼睛,从几个气孔中注视着密须人的动静。
当他看到密须兵士进入虎狼洼后,便轻轻拉了一下军帐中的一根绳子。那绳子的另一头系在军帐顶部的一块翻板上。绳子一拉,翻板翻过来,在军帐上边显出一块红色。
这红色信号是通知北山也就是虎山上埋伏的姜子牙的,意思是:注意了,敌兵已进入虎狼洼。
专门在观察信号的探子前来报告:“禀报师尚父,南将军的信号告知,密须兵已开始进入虎狼洼。”
姜子牙说:“唔,知道了。很好。”
不一会儿,在另一处观察的探子来报:“禀报师尚父,密须兵大多已进入虎狼洼,仅有少数留在一线天外。”
姜子牙说:“好,知道了。”
刚刚说完,就听到山下虎狼洼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姜子牙命令说:“迅速点起烟火!”
霎时,几个山头燃起了烟火,冒起了滚滚浓烟。
埋伏在各个向山洼冲杀的有利地形中的西岐兵,如同天降神兵一样,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在山洼中的密须人顿时慌了手脚。
南宫适在洼地北侧一连杀死三个密须人以后,喘了一口气,甩去了刀上的鲜血。他看到靠近一线天的出口处,密须王骑在马上,急得满脸通红,挥着手中的长矛,用他们的语言呼喊:“退,退出洼地,快!快!”
南宫适与周边各国有多年交往和征战的经验,对于他们的语言多少能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