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姜子牙演义 > 第二十六回

第二十六回

西伯昌见姜子牙与南宫适获胜归来,十分高兴。多年来,密须频繁骚扰使他非常烦恼,这一次看来是彻底解决了。

南宫适说:“一托西伯侯之福,二靠军师的计谋。要是平日,依我与密须王之仇恨,我早就杀他了。可太公望却以礼待之,使他又劝说其他敌国来降,真是收了庄稼又收菜,一举两得啊!”

姜子牙摇摇头说:“计谋只是其一,没有南宫将军及其兵将的勇猛,就没有制服敌人的前提。此次取胜,南宫将军功不可没。”

姬昌点点头说:“大胜归来,应当犒劳。另外,据密使从东夷回来报告,东夷已经起兵去攻打商汤守城,纣王已命闻仲率十万大军去镇压东夷。我想,朝歌此时空虚,我们可以发兵乘虚而入。特请你们回朝商议。”

姜子牙没有说话。

南宫适说:“大王所说有理。朝歌空虚,仅剩御林军几万人马。这是打败商汤的好机会。”

姜子牙说:“主公,此事重大,容我回去再好好想想。”

姬昌说:“好吧,明日早朝我们再议。”

第二天早朝,文武大臣排列整齐,施君臣之礼以后,姬昌说:“众爱卿,近获情报,东夷起事,商纣派闻仲率十万大军前去镇压。此时,朝歌仅剩几万御林军,不堪一击。有爱卿上本,建议我们应趁机迅速夺取朝歌,灭掉商汤。我思考再三,主意难定,决心难下。众爱卿足智多谋,有什么想法,说一说,供我参考。”

太颠出班奏道:“主公容禀。依臣之见,可举兵伐之。商汤失去人心,已为万人咒骂。替天行道,惩治恶人,事不宜迟!”

散宜生说:“臣以为不可。商汤大兵虽已东去,但其根基尚固,一举灭亡,恐怕未必。依臣之见,灭商时机,尚未成熟,万勿妄动!”

有几位大臣窃窃私语:

“请太公望说说看法。”

“师尚父定有高论。”

姜子牙出班奏道:“臣亦思之再三,尚不确定。事情重大,再三议之,十分必要,这正是主公英明之处。为臣是这样想的,世界万物均有早中晚、上中下、表里心之别。商纣无道,有目共睹。无道有三,一是如同树上烂梨,一碰即掉;二是外壳已有虫蛀,斑斑点点;三是虫已入里,但梨心尚存,倘无大风巨力,那梨仍牢存枝上。纵观当今,商纣虽失去人心,大兵又移东方,朝歌空虚,但尚不属于烂梨。一旦我西岐出兵,它不仅有数万御林军,同时也还可搬来不少救兵以勤王。再看我西岐,经数年经营,已兵精粮多,且又平定了后方边陲。可是,我方终归还显得弱小,即使是以石击石,亦不可妄动。只有我为石、纣为卵时,才可兴兵伐之。此为臣所思,说出来,供主公参考。”

众文武大臣听后,纷纷说:

“太公望所说在理。”

“水到渠成即是此理。”

“那,我们总不能无所作为,等纣王成只烂梨啊!”

姬昌又说:“太公望的话似未述尽,请继续讲。”

姜子牙说:“现今纣王对我西岐尚无戒心,所以他才敢调重兵东去。商纣虽无道,却绝非庸人。他始终怀疑我等不忠,关注我们的重大兵事。当然,我们如向西发展,他不会怀疑,因为那样就越战越远,对他构成不了威胁。请主公与众大臣想想,如若我们挥师向东,向商汤地界进发,比如攻打黎国、讨伐崇国,商纣将如何对待?”

“对,攻打黎国,看他商纣如何动作?”姬昌望望众文武大臣,从他们的目光中,似乎已证实了他们的想法与自己的这一想法是一致的。

你面前有一巨物,它有多大力气你不清楚。那就试试。对,伸出你的触角,去试探试探。

黎国(今山西黎城)并不大,但它处于西岐与朝歌中间。如果说朝歌是一个人的心,那黎就是那人的四肢。姬昌嗽嗽嗓子,提高了声调说:“我们可通过伐黎来试探商纣。若商纣大怒,我则暂退;若商纣不管,则黎臣服后便可为我东进铺平道路。众卿若无异议,就这样去做了。”

众文武大臣异口同声说:“主公英明,此议可行!”

早朝散后,姬昌留下了姜子牙、周公旦和召公奭,说:“太公望,率兵前往,非你莫属。屡次劳累您,姬昌心中不安,此次是否我也亲自前去?”

站在一旁的周公旦说:“父王不必前往。朝廷大事,每日繁杂,均需父王处理。此次出征黎国,由孩儿陪同师尚父前往吧。”

召公奭摆摆手,说:“我朝许多政纲律法等等,均在起草、试行之中,大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